小帮扶大治理 建新村促和谐
——香港红十字会援助项目推动新农村建设
作者:郑高
历史背景:盐亭县富驿镇生产村地处盐亭东北部,幅员4.8平方公里,属于典型丘陵地貌,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共有6个社956人,常年外出务工162人,留守儿童65人,空巢老人82人,特困孤寡和残疾人32人,贫困人口62人。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其经济指标远低于盐亭其它村的平均水平。生产村一度被人戏称“鸭子村”、“上访村”,很是让村干部头痛。
——香港红十字会援助项目推动新农村建设
作者:郑高
言传身教大受欢迎
2011年10月,香港红十字会驻川办事处和县红会一行到生产村考察社区恢复项目,没有高谈阔论,有的是早上晚归走家入户调查,俯首了解群众实际需求,不吃百姓一口饭,不喝群众一口水,务实的工作作风让群众大受欢迎,也深深感化了村两委,生产村书记雷光尧如是说,香港红会这么远来帮扶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图什么呀?我们生产村再不能像以前那个老样子了。从此以后,村两委主动想事的人多了,百姓主动渴求如何脱贫致富。
红会项目自己说了算
2012年6月,香港红十字会援助盐亭社区恢复项目落地生产村后,村党支部先后召开了支委会和党员大会,提出项目实施的建议方案,最后村“两委”再召集全体村民集体来认定,修路大家没得半点意见,但项目资金50万元修1.89公里路,缺口资金达20万元,村两委犯难了,村民顿时议论开了:再给香港人说说,让他们多捐点;路是自己的,我们还是要自己出点啥。60多岁的雷婆婆躺在床上,村民组长去她家把情况说明后,婆婆说,我捐100元,路修通了,以后我哪怕是坐轮椅,也可以把我推得出去嘛。最后群众一致同意采取集资和捐资的办法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就这样不到10天,50元、100元、500元......村民踊跃集资和捐款,资金问题总算解决,为实施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己的工程自己管理
为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村里成立了项目管理小组,每个村民组中选一个大家信任又自愿为村民办事的人担任项目管理小组成员,县红会举办管理员培训班,邀请建设部门的工程师担任师资,让大家清楚工程的规划、施工、监理和后期维护的各个节点及注意的问题。大家认识到,项目是村民自己的,大家要有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不能辜负捐赠者的爱心和群众的信任。不管是白天黑夜,还是闷热的暑天,管理小组人员始终如一坚守在施工的第一线,全力监管工程质量和进度,遇到钢筋型号不对、水泥标号不够、搅拌不匀都问题,都毫不保留给施工方指出来,并得到及时整改。项目实施过程中,香港红会、市县红会定期或不定期到项目点察看实施情况,协调解决项目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全程参与项目各阶段验收和评估,确保了群众的参与性,真正让受益村民成为项目实施的主体。
教育培训给村民“洗脑”
在项目开展前,县红会制订了红十字教育培训行动计划,请来了专业的授课老师,给村民培训红十字运动、防灾减灾、卫生健康、意外伤害等知识,开始只有村两委和部份群众参加,这些培训后的人就给家人和其他人津津有味讲解,大家听后都觉得这些知识很有用,像“油锅起火怎么办”、“毒蛇蛟了怎么处理”、“遭狗咬了啷个处理”、“地震来了啷个办”、“泥石流啷个躲”这些生活中的常识让群众很喜欢,这样一传一,十传百,慢慢自觉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县红会创新了“1+X”模式,既先训村管理小组,培训后成为骨干,再去培训带动更多的村民,这种层层网络辐射,把“老师”留在身边的模式很管用,县红会专门制作了《盐亭县红十字社区恢复项目知识读本》书刊,给全村222户手中,3组老太婆拉着县红会常务副会黄春梅的手说,我要像传家宝一样把书传下去,让我的儿子儿孙都能看到。
红十字强化基层组织
2014年,按照《中国红十字会章程》规定,生产村成立了村红十字会,选举了会长和副会长,任命了财会人员,首次加入红十字会员85人,登记志愿者122人。根据分工不同,成立了红十字理事会、财务监督委员会、紧急医疗救护组、种养殖技术和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组、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组、养羊专业合作社等10个民主自治社会组织,参与人数达300余人,自行制定管理办法、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参与志愿服务成为新常态,特别在募集款物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在外成功人士、老板向村红会捐赠款物,使村上的困难群众手中、留守老人等弱势群体得到关爱和帮扶,解决了村两委难以解决的问题,村红会的参谋助手的作用日渐凸现。村道社道等基础设施得到切实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大幅提升,邻里关系和睦融洽,干部群众的信任度归属感得到增强。村党支部委员原来只有3人,现增加到4人,党员由19人增加到20人;村委会由3人增加到4人,村社干部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参与村集体管理事务的作用得到明显提高。
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壮大
通过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感化和教育,目前,生产村登记志愿者122人,星星之火正成燎原之势。村民主动帮助残疾人翻修屋顶,给癌症患者收割水稻,关爱孤残特困老人,农忙互帮互助、帮受助户修建羊圈、组织老人欢度重阳节、举行春节坝坝宴、改水改厕等活动20次560人参加,提升了文明素质,促进了邻里和谐,干群关系得到改善。
多渠道“引水”夯实发展基础
在社区恢复项目后,香港再给予生计发展元素项目,旨在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幸福新农村。目前已购买商品羊200余只,按照受助户的申请、能力、条件和风险评估情况,逐一发放到22个受助家庭,并签订协议书,养殖扶持发展周期为一年,期满后,确定第二批受助户,滚动使用生计资金。同时第一批受助户将从收益金中捐出部分资金给村红会,用于互帮互助活动。生计资金有效解决了该村贫困村民发展产业的资金“瓶颈”问题。村两委和村红会通过集资和募捐等方式,筹集了资金73万元,新建村社道路3.3公里、硬化村委会院坝400平方米,实施了6个社的天燃气进户工程,启动小型饮用水项目,建成后可彻底解决80户村民人畜饮用水困难。
通过对村民种植技术培训和交流学习,提升了种植经验和管理能力。目前,全村外出务工162人中有26人回家创业,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园100亩,年创收200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60人,其中贫困村民42人,年增收红10万元;种植花生、油菜、辣椒、高粱等经济作物20亩,年增收2万元,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
文明守法和谐新村显现
受小农思想影响,以前生产村村民集体意识淡薄,80%以上村民无视集体利益,以个人利益为重,经常发生经济纠纷。通过项目的实施及“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传播,村民的集体大爱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提升。为了弥补项目缺额资金,村两委利用红十字会的爱心平台,通过村民定向集资和向外募捐等形式筹集爱心资金20万元,并组织村民志愿投工投劳40人次350个工时,修路占用村民土地6处和院坝2处,砍伐占道树木62棵,未支付一分钱,村民毫无怨言,还主动参与工程监督、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改变了村两委以前组织村民开会议事困难,遇事就要钱的状况,增强了主动参与集体事务管理的意识和大局观。项目实施前,生产村一些社会矛盾长期积压,发生邻里纠纷18起,上访信访11起,村两委班子凝聚力不强,号召力不够,村民人心涣散,工作难以开展。项目实施后,2014年以来该村发生邻里纠纷2起,上访信访1起,成功开展一事一议1个,村民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村社干部执行能力得到提升,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社会治安根本好转。从项目初期村民全程参与项目规划、设计、监督、验收和财务管理工作,做到了民事、民管、民受益,引领村民自己管好用好爱心款,培养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了共同创建和谐、安全、美丽的新家园热情,社会主义新家村在川北大地呈现。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亭县红十字会)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