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花茂村: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促新农村发展

2015-09-07 09:24 来源:多彩贵州网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彩多贵州网讯 土围墙、老牛圈、烤烟房、推磨屋、陶艺坊,向日葵、荷花池、山花香、黔北居、婚纱照这是遵义县花茂村的现实景象。花茂村党支部书记周成军说,花茂村目前已创办了乡村旅馆42家、农家乐饭庄10家。今年以来,几乎每个周末乡村旅馆和农家乐饭庄客人都

   
图为习近平做客贵州遵义花茂村


    彩多贵州网讯“土围墙、老牛圈、烤烟房、推磨屋、陶艺坊……,向日葵、荷花池、山花香、黔北居、婚纱照……”——这是遵义县花茂村的现实景象。花茂村党支部书记周成军说,花茂村目前已创办了乡村旅馆42家、农家乐饭庄10家。今年以来,几乎每个周末乡村旅馆和农家乐饭庄客人都爆满,1到8月初已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多万元。

  花茂村是遵义市大力推进“农旅一体化”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遵义市根据区位、交通等优势,把生态旅游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围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乡村体验、婚纱摄影等需求,创建了遵义县花茂和台湾屯、绥阳县“五朵金花”、余庆县白泥、湄潭县永兴茶海、凤冈县田坝、桐梓县杉枰、赤水市宝源梯田等大批休闲观光示范农业园区。到今年8月,全市已有近1000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开门迎客,共接待游客600来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近60亿元;解决农民就业2万多人,就业农民收入近6000万元,受益农户4万多户。

  今年初,遵义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3.9%。去冬今春,遵义市完成营造林近100万亩,三年灭荒任务一年完成。绥阳的郁金香花海景区、红花岗区兰海高速沿线的香樟、桂花树等区域已见成效。“青山映绿水,天上白鹭飞;茶林翻碧浪,水中鱼徘徊”的景象在黔北大地随处可见。

  “富、学、乐、美”的“四在农家”是遵义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近年来,遵义市按照“小青瓦、坡面屋、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的七要素建设黔北民居,目前全市已新建和改造黔北民居38.46万栋,覆盖农户57.7万户230.8万人。其中开展创业经营的1.43万栋。今年,遵义市将完成以黔北民居为主要标志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两个省级整县推进示范县、19个整乡推进示范乡镇及122个整村推进示范村的建设。

    公路一修通,乡村游客更集中。去年,遵义市完成交通投资240亿元。新开工高速4条145公里,北环、余凯等高速建成通车,通车总里程突破700公里;改造国省干道109公里;建成通村油路1537公里。遵义机场通航城市达19个,旅客吞吐量67万人次。今年上半年,遵义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多元,同比增长14.37%;茅坛一级公路于“五一”节前通车,道真至瓮安高速公路完成投资64亿多元。在继续实施“红色交通·同心公路”、“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建设方面,遵义市今年还将建成通村油路1200公里以上,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赤水河旅游公路于今年元月开工以来,上半年完成投资近10亿元,全年将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实现旅游公路、步道、国际自行车赛道基础、路面及桥涵等主体工程完工。
 

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美丽乡村纪实

来源:山西农民报
 

      山峦叠嶂的背景将田园农家衬托成美丽的图画,依山而建粉墙黛瓦的黔北民居整齐漂亮,清澈的小河流过格桑花盛开的村落,有着140多年历史的土陶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创意一条街……走进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美丽的乡愁。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意指贫困荒芜,后改名花茂,寓意花繁叶茂。2014年以来,花茂村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为总抓手,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引导村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旅文一体化。昔日的小乡村变成了旅游景区,实现了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据统计,花茂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6478元增加到2014年的10948元,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到97.62%。
 
    仲夏时节,记者跟随由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和农民日报社主办的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走进贵州”异地采访团,深入花茂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线路,感受这里文化产业与生态文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新农村风貌。
 
家门口安居乐业谋大事
 
    39岁的徐凤梅很早就外出打工了,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2002年她不得不返乡务农。今年3月,她进入枫香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在智能温室大棚里学习高效蔬菜种植技术,每月收入2200多元。看到不少村民都创业发家致富,不甘落后的她给远在江苏泰州打工的小叔子王世刚两口子打电话让他们也回家乡来创业,他们瞅准了流转土地发展温室种植草莓,目前已经流转了70亩土地,投资200多万元。从浙江宁波请来技术员,预计到春节的时候草莓就可以上市。
    据枫香镇党委书记张正伟介绍,2014年,花茂村引进了九丰、赢实、燎原三家公司发展高效农业,共流转土地1800余亩。九丰公司投资2.6亿元建设的枫香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规划为“一园两区”。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旅文一体化发展,把每一个农业园区建设成一个旅游景区、一个农业公园。目前枫香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已经吸收了77名当地村民就业。
    赢实公司流转土地530亩,重点发展中药材和商品蔬菜,预计年产值达900万元左右,带动群众增收180余万元。燎原公司流转土地120亩,种植黄金奇异果,预计年产值达400万元左右,带动群众增收100万元左右。另外,还有提子专业合作社、市供电公司蔬菜基地,共计流转土地850亩,年产值可达170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00万元左右。
 
农家乐整村年收入上千万元
 
    6月26日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村民王治强家开办的“红色之家”农家乐,小院显得分外热闹。一来是他家办喜事迎娶新媳妇,二来有很多游客前来拍照留念。自从习总书记到他家做客后,来花茂村游玩的客人,总会专门到他家看看,或者听他讲讲当天的情景,院子里还挂着当天习总书记在他家做客的照片。
    王治强一直都在外面打工,去年9月,花茂村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新农村改造工程,他看到家乡的改变带来的希望,决定返乡创业,带着自己多年的积蓄,将老房子彻底翻新,投入资金10万元,开办了“红色之家”农家乐。回乡后王治强夫妇还投资30多万元流转土地、山林15亩发展提子种植和林下养鸡,带动群众种植提子200亩,创造就业岗位10个,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
    近年来,花茂村培育蔬菜、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4个,创办乡村旅馆42家、农家乐饭庄10家,今年1月到5月,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60万元,预计综合旅游年收入可达1000万元以上。
 
让“非遗产业”光辉传承
 
    “我给习总书记当了20分钟导游,给他介绍了村里的陶艺文化,总书记还参观了我家的陶艺馆,那天,我和总书记握了两次手!”描述起当天见到总书记的情形,花茂村村民母先才难掩心中的兴奋和激动。
    母先才是花茂村母氏陶艺的第四代传人。早在清朝光绪年间,花茂村就有了土陶制作,保留至今的是一家明末清初所建的陶艺作坊,堪称人文景观一绝。花茂土陶的发展与茅台酒的发展息息相关,自茅台酒酿造开始,便可见到花茂土陶的影子,随着茅台酒知名度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花茂村更是成为茅台酒专用酒瓶的生产基地,成就了“无瓶不花茂”的辉煌历史。为进一步提炼和挖掘花茂土陶文化的内涵,让花茂手工土陶文化得以传承,目前花茂土陶已经申请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镇依托花茂制陶业,结合陶艺文化的发展,将此作为乡村旅游的吸引点,打造了一条集陶艺体验、陶艺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
    花茂村“美”起来了,显山露水秩序井然;花茂村“富”起来了,农旅产业创收增效;花茂村“学”起来了,智慧技能样样长进;花茂村“乐”起来了,帮扶赶超文明和谐……
 
本报记者 刘桂梅 张美丽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