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女村官王玉珍网店扶贫 农副产品卖全国

2015-10-19 10:18 来源:四川新闻网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王玉珍介绍她的网店 四川新闻网泸州10月18日讯(记者 岳东) 早春茶、竹笋、木姜子、蜂蜜、农家腊肉香肠、生态土鸡土鸭这些颇具泸州市地方特色的土特产,被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七里村副主任王玉珍搬到网上销往全国各地。虽然只开了5个多月,交易额只有5万多元


王玉珍介绍她的网店

  四川新闻网泸州10月18日讯(记者 岳东)

  早春茶、竹笋、木姜子、蜂蜜、农家腊肉香肠、生态土鸡土鸭……这些颇具泸州市地方特色的土特产,被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七里村副主任王玉珍搬到网上销往全国各地。虽然只开了5个多月,交易额只有5万多元,也算为村民增收致富找到一条新出路。

  精准扶贫让女村官开网店卖“山货”

  10月18日,记者来到纳溪区白节镇七里村,这里距离城区40多公里,有的村民出入十分不便。经村民介绍,记者见到村副主任王玉珍,看见她正在电脑面前,给买家留言。

  王玉珍介绍,自今年5月她的网店开业以来,虽然成交额仅有5万多元,这样的销售业绩在数以万计的淘宝网店中并不突出,但是在地域偏远的白节镇的小山村,这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我能自己开网店帮村民卖土特产,得益于政府推进精准扶贫的政策。”王玉珍说起自己网上卖“山货”,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随着当地精准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扶贫也由原来的“输血式”转向“造血式”扶贫,受助贫困农户纷纷走上了养鸡、养鸭、养猪、养蜂、种茶、种果树、种竹笋的脱贫致富路。然而,在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中,王玉珍发现,不仅自己所在的七里村地势偏远,就是白节镇距离泸州城区也有40多公里的路程,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差,村民们文化基础薄弱,信息闭塞,种种因素导致村里所生产的土特产虽然品质优良,但在销售上大部分处于乡村集市提篮小卖、小商小贩收购贩运的低层次阶段,销售不畅的问题十分突出。

  如何把“深闺”中的农特产品推介出去,扩大其影响力,进而帮助农民增收,尤其是让受帮扶的贫困户从精准扶贫中脱贫?作为拥有大学文化的王玉珍,她立时就想到了正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别人能依托互联网+实现增收致富,我为啥不从这里入手,帮村民搭个销售平台呢?”王玉珍说。

  于是,王玉珍在经过1个月的调查和学习培训后,于今年5月在淘宝网上成功注册了“四川家乡味土特产就对您的味”网店,由村民提供货源,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村民的“山货”,为山里的农特产品架起一座跨越千山万水、畅销各地的“桥梁”。

  由于网店所售山货全是来自当地村民自己种养,王玉珍的网店运行仅5个月,就已成交600多笔,交易金额达5万多元,让她信心倍增。

  小小网店托起贫困群众致富新希望

  “往年山上的木姜子采下来拿到集市上两块钱一斤都不好卖,今年每天采摘的交给王主任,居然卖上5元,这可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说起今年卖木姜子给自己带来的2000多元额外收入,白节镇七里村贫困户李光芬脸上早已笑靥如花。

  虽然王玉珍的网店开办时间仅有5个月,但给当地农民带来的实惠已开始逐渐显现。 “以前,村里1斤土蜂蜜的价格是40元,现在有了网店,我把收购价提高到了80元,翻了一倍。”王玉珍说,“看到农民的收益高了,每每卖出去一单,心里就特别高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一斤土蜂蜜的(包邮)标价是105元,比收购价翻了一番,但王玉珍的网店几乎没有获利。“收购80元,瓶子5元,邮费10元,从镇上往返城里发货的车费8元。”王玉珍说,这样算来,她发货的成本最少要103元,几乎与售价持平;有时候,如果与其它货搭在一起发,交通成本能降下来一点,而有时候为了优惠招徕顾客,售价还要降低一点,“但只要有人买,就得第一时间发过去,网店讲的是信誉。”王玉珍说,身为一个村干部,我做电商的目的本身就是帮村民一把,而不是为了赚取利润。如果是为了赚钱,可以不提升收购价,甚至向农民压价。

  王玉珍做电商不赚钱,但农民却从中获得了比之前高一倍甚至数倍的利润,这让王玉珍欣慰不已,自己也很有成就感。目前,王玉珍的“四川家乡味土特产就对您的味”的顾客量已经达到400多人了,这400多人好多已经是回头客,月销售额已经超过6000多元。为了致富贫困村民,同时保证货源,目前王玉珍已和110多户贫困村民签订了供销协议。

  72岁的贫困老人陈昌芬,虽然年岁大了无力耕种,但她却做得一手好豆腐乳。尽管她土法制作的豆腐乳在当地也不愁销,但每罐价格仅卖8元。为了增加陈昌芬老人的收入,王玉珍包销了老人制作的所有豆腐乳,将每罐价格提高到了20元。今年,陈昌芬老人所做豆腐乳,即便与上年500罐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就可增加收入6000余元。“有了王主任帮助,现在做一年豆腐乳硬是当过去两三年。”说起王玉珍网店给自己增加的收入,陈昌芬一脸感激。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