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华懿
陕西省大荔县许庄镇执行“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度”,称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有村干部将“制度牌”挂在事主家门外,告知亲戚朋友并非事主小气,而是村里有规定,每桌酒席费用不得超过300元。(新华网10月29日)鸡鸭鱼肉、山珍海味轮番上,好烟好酒好喜糖。红白喜事本事中国传统的习俗,可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在民间一些地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非常普遍,乡邻之间相互攀比,甚至到了铺张浪费的地步。
在陕西省大荔县的许庄镇,镇上提出了用“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度”来管理管理村里各家各户在“红白事”时的花销与规模。制度制定的十分详细,甚至连热菜,凉菜的数量,烟酒的价钱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于那些不按规定执行的村民,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会采取断电措施。刚开始这个制度在乡村干部强有力支持下,“红白理事会”依据当地实际制定出了各种章程并严格执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一段时间过去后,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村民认为,在物价、礼金不断上涨情况下,这种制度有点一刀切了。还有村民认为,经济条件特别好的家庭,可以不遵守这个规定,为了能不留遗憾,很多人都希望把红白喜事办大一些,但受到制度的约束,只能想其他办法。可见许庄镇的“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度”存在漏洞。
“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度” 在农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抵制铺张浪费活动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造成了一些问题,例如:每个家庭都一个标准,没有考虑个别特别富有家庭的情况,处罚办法不可取,侵害了村民的权利。为了不让“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度”流于形式,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是否应该多从实际考虑,量体裁衣,根据各家的情况制定标准,避免“一刀切”。同时对于家庭条件特别好的家庭,是不是要单独考虑,避免给村民带来困扰。最后违规处罚方面,要考虑到处罚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侵犯了村民的权利。这样才能真正对村民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有效管理,让“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度”发挥正真的作用。
中央早在13年就出台了《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章制度,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铺张浪费现象有所减少。但这些好的政策却没有延伸到广大的农村中去,铺张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该如何在农村加上“紧箍”? 笔者认为要让广大群众真正改变铺张浪费现象,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努力。要充分发挥农村“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有人管事、有人问事”的“传、帮、带”机制,让大操大办现象始终处于控制和戒备状态。要在政策上鼓励“勤俭节约”,拒绝“铺张浪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例如,建好农村精神文明教育场所,让村民常有所学,学有所乐,提高素质,自觉抵触不良消费。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