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合江:农民工邹兴丽返乡养鸡 一年增收30万

2015-11-23 11:12 来源:四川在线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邹兴丽给兔子喂食 每天早上6点起床,将10多只土鸡和100多只小鸡装进皮卡车里,带到镇上卖掉,已经成为泸州合江县九支镇夹子口村民汪久波今年以来每日的常态,也是他每天最高兴的一段进账时间。 回到家乡3年多,王久波和妻子先后在家里养殖兔子、土鸡、并孵养

 

邹兴丽给兔子喂食

 

  每天早上6点起床,将10多只土鸡和100多只小鸡装进皮卡车里,带到镇上卖掉,已经成为泸州合江县九支镇夹子口村民汪久波今年以来每日的常态,也是他每天最高兴的一段“进账”时间。

  回到家乡3年多,王久波和妻子先后在家里养殖兔子、土鸡、并孵养小鸡,对比在外打工8年的日子,汪久波坦言,回到家乡踏实、有归属感。

  来自泸州市就业局的一份统计信息显示:2013年1月以来,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5194人总投资额达37.7亿元,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4万多人。当地政府也制定多种措施积极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开辟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

  家中办养殖

  打工仔年入30万

  3年前,在浙江打工8年的汪久波和妻子邹兴丽回到老家——合江九支。

  在外期间,夫妻俩没有特别的技术,靠着运输货物挣钱。2012年下半年,由于生意不好做,恰好家乡正在搞发展,想着可以照顾一家老小,汪久波便和家人商量,决定回老家发展。

  在农村老家拥有自己的土地,是汪久波的优势所在。汪久波的土地就近挨着房屋,回到家乡的夫妻俩,在离家不到50米的平地上搭建了一个300多平米的兔子养殖基地,开始养殖兔子,3年时间过去,如今,每个月,汪久波的兔子养殖地能够出笼兔子1000多只,还都不愁销路。

  今年以来,汪久波和妻子又开始商量着发展另外的养殖业,于是,在自家附近的另一片山坡地,每日便有着成群结队的土鸡撒欢。汪久波介绍,今年以来,除了养殖了2万多只土鸡,他们还在孵化小鸡,目前,在家中待售的小鸡就有1000多只。

  邹兴丽小小地算了一账,今年以来,已经卖掉小鸡近3万只,土鸡销量也有近7000只,按照一只小鸡可赚8元,一只土鸡可赚15元的价格,那么今年,单单是养鸡的收入就有34.5万。

  汪久波说,明年,还要将养殖场进一步扩大,“我家附近,还有几百亩的的山林,打算在这里搞一个宁夏养殖场,专门喂养土鸡。”

  回到家乡发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呢?汪久波坦言,“在外的打工日子只有经历过才知道,每天吃饭都是赶着吃,对娃儿的想念真的止都止不住。”如今,每天晚上,一家人围着圆桌进餐,其乐融融,只是数年前,他想都不敢想的。

  回乡学技术

  建筑工创业当老板

  11月20日,在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九色甜元”果园里,老板余宗芩正和其他果农一起,为葡萄搭棚。对于余宗芩来说,在外漂泊多年的他能回到家乡建立起一座果园,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

  余宗芩是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人。2004年,余宗芩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开始从事建筑行业,辗转于全国各地。然而,在外漂泊多年的他却渴望有一日回到家乡,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2010年通过考试,他回到了泸州参加3年的全脱产培训,共学习了农业、创业等21门学科。学成后的余宗芩便不再到外地打工,而是着手自己创业。在经过多方的考察后,余宗芩决定投资农业,开始在老家建立起了一片果园。“刚回来的时候,现在果园的这片地还是一座已经废弃了的工厂和荒地,想着这些地空着可惜,我就决定把这里盘下来。”

  起初,余宗芩流转到手的土地并不多,他也只打算仅种点葡萄,做点小生意。然而随着后来政府的支持,手中可支配的土地越来越多,最终土地规模达到了700亩。于是,他便开始栽种更多的水果。如今,余宗芩将这700亩地建成了一片果园,也开始在果园里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我想的就是果园里一年四季都能有水果,把它做成个体验式的采摘基地,现在已经种上了甜橙、李子、西瓜、桃子……再过些时间,就都长起来了。”

  /原因剖析/

  政府建渠道 发展机遇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

  在九支镇,像汪久波这样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人员,近年来数量正逐步上升。九支镇就业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白正涛介绍,仅今年来,在工商所登记注册的农民创业个体户就达100多家,另外一个可以看到的数据变化是,每年申请的贷款金额也在逐步攀升,对比前几年翻了好几番。当地政府注意到返乡农民工创业主要以发展养殖业为主,为了给创业者搭建一个更好的销售渠道,考虑明年在镇上开建一个“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就近不仅可以照看家人,大家伙儿在家里还能挣钱,何乐而不为呢。”白正涛说,以九支为例,九支镇与贵州赤水隔河相望、一桥相连,是四川贵州双向对接的重要节点,同时是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镇,目前正着力建设边贸旅游重镇。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城镇交通道路、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和完善,家乡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回到九支。

  白正涛说,这几年,小镇发展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惊喜,但最让自己意外的是,本来九支镇镇上户籍人口不到7千,但现在长期在镇上居住的有近3万人,“很多人回家以后,挣到钱了,愿意都来镇上买房子。”白正涛说。

  /政策帮忙/

  大势所趋政府为创业开“绿色通道”

  从泸州市就业局的统计信息来看,截至目前,泸州市在外务工人员150余万人。据初步统计,2013年1月以来,全市返乡创业农民工5194人,农民企业家501人,总投资额达37.7亿元,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4万多人。

  “在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作调研时,我们发现其创业模式主要有4种。”泸州市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基本生存型模式。这类创业主要表现为家庭小作坊、小工厂、小卖店、小餐馆之类,对资金、技术和管理要求不高。二是政策引导产业带动模式,利用各区县的不同资源、不一样的优势,开展种植、养殖等。三是打工转型的创业模式,打工者带回技术、管理经验、市场客户和订单,有的还带回熟练工人,因而创业成功率较高。四是“能人+返乡创业互助”的模式,直接带动周边百余名村民就业。

  除此之外,从返乡农民工创业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创业人员占据了返乡创业人员的86%,“所以我们也有针对性开展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比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据的培训也相应会多得多。”该负责人介绍。

  为了激励返乡农民工创业致富增收,有的区县还利用自身优势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如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该孵化园2013年成立,占地面积30000亩,现入驻创业孵化企业10家,吸引个体创业者60余人,解决了返乡农民工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就业,孵化培训近100人,创造产值5000余万元。

  就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将是大势所趋,建议各级政府在当前大环境政策的前提下,在用地、收费、工商登记、税费服务等方面扶持农民工创业,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