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车福隆:用心打造川南加尔桥

2015-11-25 22:22 来源:泸州新农村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一群高耸云天的渡槽,横亘在川南大地,默默地将清泉输送,蜿蜒流淌五千余米,那座横卧在龙溪河上的双层胜利渡槽,足以同古罗马高空引水渠加尔桥媲美!今天,当我们惊叹这个传奇时,可有几人知道,可称为川南渡槽群第一人的车福隆老人呢? 探访宝藏获奇想 1973


 
       一群高耸云天的渡槽,横亘在川南大地,默默地将清泉输送,蜿蜒流淌五千余米,那座横卧在龙溪河上的双层胜利渡槽,足以同古罗马高空引水渠——加尔桥媲美!今天,当我们惊叹这个传奇时,可有几人知道,可称为川南渡槽群第一人的车福隆老人呢?
 
  探访宝藏获奇想
 
  1973年,一个喜讯传遍中国:邓小平复出,担任国家副总理!
  临危受命,面临国内严峻经济形势,邓小平上台就发出号召:一定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一定要把粮食产量拿上去!众所周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各地农村乘着东风,掀起大搞水利建设高潮。但是,当年川南泸县腹地的奇峰镇宝藏一带,确遭遇着旱魔的威胁,上万亩水稻田无水龟裂,将又是一个欠收年。
  一个太阳高挂的日子,泸县水利局工程师车福隆去当年的宝藏公社了解旱情,公社几位领导非常欢迎,党委书记胡国清急切介绍:“宝藏在泸县是一个大公社,耕地面积1.5万多亩。尽管龙溪河、铁石溪两条河从境内穿流,却将公社分为三条岭埂,水低田高,无法利用,历史上就是干旱地区,有时候岭埂上的田土颗粒无收。老百姓迫切希望解决水源,我们公社干部无法解决,只有请水利专家来出点主意了!”
  一次短暂调查结束,车福隆返回的路途上,翻来覆去地思考,怎么能解决宝藏的干旱?突然,一个念头跳进脑海:宝藏公社靠近三溪口水库干渠,能否利用渠水来灌溉?一个好主意!车福隆一口气奔回办公室,找来万分之一航测图查看,惊喜地发现宝藏岭埂只比干渠渠首高20多米,奇峰埂则高40多米,渠水完全可以到宝藏,大部分农田可以自流灌溉!
  经向水利局领导汇报,车福隆带几名技术员去现场勘测,结果与设想基本吻合。但是,如果修筑水渠,沿途建筑物高而多、跨两条河,工程量大,通过宝藏岭埂的隧洞有几百米长,怎么办?几经车福隆思考,设想出一个比较完美方案:将渠尾延长至奇峰埂足下,修一囤水库,提水可灌奇峰公社大片农田。渠尾经红旗大队流入朱梅滩水库,能灌石洞镇大片农田。
  一个初步方案,获得胡国清赞同。可是,资金从哪里来呢?经车福隆反复思考,决定以“三溪水库修建支渠,解决农业大县上万亩灌溉用水”的理由争取四川省立项。当完成初步设计,车福隆立即编写申请立项报告上报;泸县水电局和泸县计委批准报告,又委托车福隆将上报宜宾地区水电局。通过多次汇报和争取,宜宾同意列入省水利基建项目。这样,车福隆又把批转文件,送到省水电厅,1974年正式列入省水利基建项目。
 
  双层高架创奇迹
 
  千百年里,宝藏人一代接一代,饱受干旱之苦,如今,省政府将水渠立项,猛然将村民的热情激发,宝藏公社立即召开三干会,动员人民公社社员披挂出征!
  1974年,一场宝藏的“淮海大战”打响,泸县成立现场指挥部,工地上一派人欢马叫。这个实现千年梦想的壮举,车福隆将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三溪口水库干渠分水至龙溪河约四公里,可灌田3500亩,重点工程是胜利渡槽;二阶段是龙溪河至宝藏隧洞,长约四公里,可灌田7000亩,重点工程宝藏隧洞;三阶段是宝藏隧洞至渠尾约二公里,可灌田2000亩,重点工程是中间的一个渡槽——宝藏第二高架渡槽。
  尽管省里拨款,只够施工的水泥、钢条等建筑材料费。从杯水车薪的现实出发,车福隆决定采用条石,做渡槽的主要建筑材料。一夜间,一支千余人的石工专业队伍诞生,老石匠带新石工,一边干一边学。根据宝藏公社的规定,凡是上工地的村民,除每天补助5角伙食费,男劳力记10个工分;女劳力记7个工分,各人带回生产队秋收时结算。

 
  “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啰啷啰……”晨曦初露,工地上飞扬出悠扬歌声,拉开一天火热序幕。顷刻,号子声、吆喝声、呼唤声、叮当声,沿数十里工地,交织成一首交响乐。一天天时间过去,一段段渡槽延伸,当支渠挺入宝藏境内,一条拦路虎突然挡住去路。如果支渠再往前,必须跨越龙溪河谷,渡槽将离地面33米。建这么高的渡槽,依靠人工抬条石修建,真是一个天方夜谭!
  这天,车福隆站在龙溪河谷,凝神注视着滔滔河水,深深地陷入沉思“怎么能让渡槽跨过河呢……”忽然,车福隆下意识看到,几位村民无法再此渡河,竟然绕道去上游的石桥,不由得眼前一亮:“如果能在这里修一座石桥做基础,再往石桥上架渡槽,不仅能解决村民渡河难,还能攻克渡槽飞越龙溪河……”古罗马时代,修建高空引水工程加尔桥时,塞尔维雅人也是采取桥上架桥的方法,竟然成为今日的世界遗产。时隔两千余年,一位中国泸州水利工程师的思考,竟然同世界奇观的发明者不谋而合,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一个双层渡槽的创意,令车福隆激动不已,转身跑回暂住的鸡毛旅店,站在桌子边就动手画草图。几经推敲、几番论证,一道底座21米、上层12米的双层渡槽设计出,指挥部马上下令:投入施工。根据质量要求,渡槽全部用石头修砌,每一根条石的镶嵌面,尺寸必须精准。千载工程,不能溃于蚁穴,车福隆天天上工地,哪怕是条石的镶嵌面多出1厘米,也要石工将多余的削掉,即使对方急得双脚跳!
  1975年末,这座命名“胜利”的双层渡槽竣工,一股巨大的清水从三溪水库直奔宝藏,汩汩地奔流进农田。“通水啦!”一个个宝藏人惊喜若狂,纷纷奔走相告,迎来历史崭新的一页。
 
  土法运送用奇技
 
  初战获“胜”,军心大振。当年,中国处于封闭状态,没有电视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提供信息,连车福隆也不知道胜利双层桥,同古罗马人的加尔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工地还沉醉在“胜利”喜悦中,车福隆却紧锁双眉,寻找着如何拿下即将动工的“宝藏隧洞”。这个隧洞长达700米,没有一个石工有打隧洞技术。内行人都知道,打隧洞最担心的是,前后两方的中心线不能对接,把隧洞打成上、下两个洞,形成“穿袖子”。
  怎么解决技术难题?施工中,车福隆采用土办法,将一面红旗插在洞口前的公路中心;再往洞门中心处插一面红旗;打洞的石工在洞内施工时,时刻站在洞内的中心线往后看,如果石工所站位置洞,能同洞口、洞外的两点成“三点一线”,表明打隧洞的走向是百分之百正确。这个土方法,经车福隆一讲,石工们立刻明白,不就是修建楼房时,砌砖柱时的“吊墨法”吗?一旦有了办法,宝藏隧洞推进迅速,没花费多少时间,宝藏隧洞提前打通。
  这时,渡槽越往前行,离地面也越来越高,仅20米大拱还有30多跨,特别是宝丰大队至新华大队间的“宝藏第二大渡槽”,竟然高达40余米。如果再用条石代替拱架,不但花工多,安砌也不行。经科学考证,车福隆提出制作20米大拱架,代替原来的条石拱架。经指挥部批准,采购回煤矿不用的大槽钢轨,运到兆雅农机站加工成钢拱架。
  修建到宝藏第二高架渡槽时,采用钢铁拱架将大墩高高地支撑住,可没有起重吊装机械,如何将条石、灰浆送上高空上空?如何把近2吨重的钢拱架升降?施工人员如何上下?带着一串问号,车福隆同指挥部人员前往工地观察,突然发现在渠线旁有两个小山堡,距离200多米。“绝妙之地!”车福隆兴奋得叫出声,因为只要在小山堡上各竖立一个木索塔,往塔顶架设3条钢绞绳,再采用绞车升降,何愁条石、灰浆等材料送不上去?
  一个土法上马,宝藏高架二渡槽迅速竣工,标志着胜利渡槽、宝藏隧洞等三大堡垒统统攻破,离全线告捷的日子不远了……
 
  中国水利新奇景
 
  1979年,万众欢腾中,三溪水冲出宝藏,向更宽广的地域流淌……
  这时,老百姓将“宝藏高架二渡槽”命名为“华丰渡槽”,因流水的出口是新华大队,进口是宝丰大队;两队各取一字为“华丰”,正好与时任国家主席是华国锋的“华丰”同音。一语双关的命名,镌刻下一个时代的烙印。这是川南水利建设史光彩的一页,《四川日报》报道“峨眉电影制片厂”拍记录片、《人民画报》刊登了照片,以及《泸州日报》、《泸州晚报》等随后多年的跟踪报道……。
  历时5年,这道从三溪水库至宝藏渡槽,主渡槽和分渡槽如一只大网,将沿途的立石、涂场、青狮、兆雅、石马、玄滩、杨九、长安、石洞、特兴等10余乡镇网住,总长度达5000余公里、浇灌面积达1万余亩。因此,有人称“万里长城”、“人工天河”……
  问渠那得清如许?宝藏一带的社员怎么能壮志凌云?一是邓小平同志的大搞经济建设的号召,激发出全国老百姓的热情;二是泸县成立了现场指挥部,组织指挥有力,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三是宣传鼓动有方,青年突击队、铁姑娘队,你追我敢,干劲十足。宝藏以及相邻的奇峰、青狮等公社宣传队相继到工地慰问演出,唱歌、跳舞、金钱板、莲花落……晚上,公社广播站表扬突出人物,极大地鼓舞士气。
  3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今天,宝藏渡槽群不仅解决十余万亩良田灌溉,也成为高等院校水利建设工程的活教材,更是一个激情岁月的留痕。这年,南京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带学生参观渡槽,专程拜访车福隆,当面称赞说:“车老,不叫‘车福隆’,应该叫‘车服农’,因你以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精神,建了一座中国的加尔桥,可称千年奇观啊!” 
(陈锡烈/文 张云飞/图)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