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区打古镇龙鼓村,是我到过的村落中,农耕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传统村落。
金秋时节,当我一次又一次与这儿的历史、文化、生态、人文零距离地接触,与乡贤口述历史面对面,就被这里灵秀的古村、精美的古建筑及蕴含其中的历史文化所折服。眼前看到的是一部浓缩乡土文化的小百科全书,轻轻翻开她的书目,可称是传统村落优秀文化遗产的宝库。穿行于溪边、古道、水堰、粮仓、大院,参观乡村石牌坊、石碑群,堂屋壁上的“福寿”大字,听老人们讲述“陶三千、马十万,不如肖三泼水饭”的传闻,哼起古老的民谣,品味龙鼓村中特产黑豆花的滋味。漫步于龙鼓溪门洞大桥上,唤醒了记忆,乡愁随之入梦来……
难怪,有专家、学者、企业家纷纷慕名而来,掀开了龙鼓村尘封的文化史书,为新农村文化之旅勾勒出一幅龙鼓村未来的建设蓝图,让龙鼓文化遗产串起来,在纳溪区全域旅游的框架下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千年古驿道 一条珍珠链
龙鼓村的古驿道,是永宁河川盐上岸,改走古夜郎民间商道,去贵州赤水、仁怀的又一条盐路。这条民间商道起于大洲驿水码头,经护国、天马山、白鹤场、龙鼓场、打鼓场、五通场、锁口场、安居坝、九支城到赤水,全程100里。
清乾隆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奉旨开通赤水河漕运的同时,开通了这条古驿道。从嘉庆年到清末百年间,这条民间商道上的马帮、驮队、挑夫、力行、行商在古道上把一个又一个幺店子生意激活了。后来,串起了沿途的一个个乡场的繁荣。
1928年初,贵州军阀周西成为母修宗祠,选址赤水河边安居坝,为保工期,选址五通、打鼓、纯州、龙鼓之地的木材、竹材、石材,于是征调上千民工手扒肩挑将古道扩宽,以保建材运往安居坝。1938年10月,国民政府下令抢修川滇公路连接滇缅国际大通道,这条川黔古路得到扩建而上升为官道。从此经贵阳到赤水达大洲驿的抗战物资源源不断运达泸州,走重庆到抗日前线。
1955年、1963年人民政府扩建这条边贸通道,1984年路面加宽至8.5米,成为四川纳溪大洲驿至贵州赤水的省道。这条川黔通道,由此留下了厚重的历史、商贸文化和无数场镇。
龙鼓村民居 崇福寿文化
走进龙鼓村落民居建筑中,四处可见保存完好的“五福文化”遗存。桂花湾陈家老屋正门额上书有“福禄寿”三个大字,每字二尺见方。86岁陈母称是先祖于嘉庆年建陈家老宅时,由陈启禄书,距今有200年了。门额上有望天福,门上放有释迦佛,神坛处有地藏王佛,大门左右窗棂上有千蝠、万蝠,以示宅中人家国泰民安、丰衣足食,族人世代福禄寿临门。
羊角脑肖家大门左右镶嵌两个大字,每字三尺见方,为整石雕刻,空花“福寿”二字,楷体,笔画苍劲,字厚20公分。
以“福寿”二字作窗棂,还有正阳湾王氏宗祠正堂屋左右窗上也有“福寿”石刻大字,每字约120公分大。据祠中《修谱建祠立庙置福统归宗堂始末总记》碑文载,“福寿”二字置于清光绪四年,即1878年,距今已有137年,保存完好。
福、禄、寿为五福文化核心,承载着农耕文明和儒教式耕读文化,保留着天人合一的人居空间与人文景观,传承着恬淡平和的乡俗乡情和龙鼓村人生活形态,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古代石碑多 显历史人文
田野调查中发现,龙鼓村中的古代石碑多。从明代的诰封明威将军墓碑,到池口仙女庙、康熙五十一年立的大碑;从清同治元年的陈林氏碑到光绪四年王氏总记碑;从王肖氏的墓志铭碑到肖嘴待赠肖学兴夫妇牌;从龙鼓滩节孝坊上的石刻文字到《肖氏》、《陈氏》、《王氏》、《马氏》旧宅,大院朝门上的石刻,共有一二十处石刻石碑。
当在一块石碑前驻足时,所见所感的,不仅仅是一块块石碑,而是历史,是传统,是文化。轻轻拂去岁月的尘埃,借太阳光线,从不同角度端详那一撇一捺,一丝不苟地刻在石头上,那灵动飘逸的文字,让石碑有了岁月的温度。它们经过时代的风雨,犹如一页页刻印在龙鼓村史这本发黄的线装典籍中醒目的引言,等待人们去翻阅那一章章曾经的繁华与光荣,品鉴那一个个峥嵘的故事和传奇。
龙鼓村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已经在经年累月的浸染中,成为宗教与信仰的一部分。
唱百年民谣 听望族史话
“陶三千,马十万,不如肖三泼水饭”、“上朵云,下朵云,马家发财修朝门”、“王藻平,龙鼓滩,袍哥大爷当清天”、“肖家嘴,福寿天,文武坛口桂花湾”、“龙鼓滩,正阳湾,肖氏节孝口碑传”……
龙鼓村百年民谣背后,隐藏着许多故事。73岁的乡贤宋延成说,“陶三千”是陶家有3000石租子的大户人家,先祖湖广填川,插占云溪地。子孙以耕读为家,几代人的积蓄买下田产。
“马十万”是龙鼓滩一方的名门望族,入川世祖从嘉庆年到道光年间凭借朝中有“顶子”(做官),经商有“银子”,家中有田土“租子”,一二十年间完成了资本积累成为名门望族。世传有家资十万两银子而得名。
肖氏子孙入川以来以开糟房、油房、米房为业,世代从商而有了积蓄,与王家联姻,门当户对,两姓人富甲一方。“肖三”有二,一是十大乡团总肖镇南,一是肖嘴肖本家,云南府任将军八年,回乡后为龙鼓场大绅粮户。多少年来,龙鼓场民众围绕这几户乡绅生产生活着,
于是民谣中不仅唱出了几大家族的历史、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以及“乡、土、人”之间的故事,也是影响龙鼓村人世世代代敬仰的人物。
上百年大院 留乡愁记忆
从龙鼓滩节孝坊上得知王肖氏夫家在正阳湾。走进闻名已久的王家大院,登石梯、进朝门,一个大坝子约有百平方米。正房长五间,左右厢房四间,走廊、后院、粮仓、厨房、杂屋、天井、花间、池塘、水井、马房、牛圈、菜地,后山是松林,王氏佳城,占地约三四千平方米的川南民居四合大院。
从正阳湾大院200年走进的岁月,知王氏族人因入蜀填川,插占永宁、纳溪,经10余代人的创业,方建起王氏大院。裔孙王全友说,如今子弟外出打工,祠堂仅有老人守护,为保护王氏大院文化遗产,给子孙留下乡愁记忆,他们守护着正阳湾百年大院。(陈鑫明 文/图)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