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 拓荒者林善斌 敢问路在何方

2016-03-04 08:04 来源:泸州新农村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西昌盐源红苹果令人瞩目。这个新品种,与一位名叫林善斌的泸州人密切相关。但是,好景不长,因资金断链,2300余亩苹果园江河日下,林善斌不得不只身远走内蒙古这位名噪一时的泸州能人,渐渐淡出泸州人的视线 跌入创业低谷 春节前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西昌“盐源红苹果”令人瞩目。这个新品种,与一位名叫林善斌的泸州人密切相关。但是,好景不长,因资金断链,2300余亩苹果园江河日下,林善斌不得不只身远走内蒙古——这位名噪一时的“泸州能人”,渐渐淡出泸州人的视线……
 
跌入创业低谷
 
  春节前夕,已古稀之年的林善斌,回到家乡酒城,同时带回一张国家知识产权局2014年2月26日授权公告的《发明专利证书》,在朋友圈引起关注。这是一项名曰“低水分青储饲料的制造方法及其设备”,经试验后,基本成功。据林善斌称:“一旦大规模推广,将为国家每年节约2亿吨饲料粮食。”这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笔者只有追随这位当年开拓者的足迹,寻找一个答案。
  当年,林善斌在西昌时,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又去内蒙古通辽市签订承包了百万亩栽种速生林的协定,所需承包费,打算以申请安置2.5万三峡移民的资金支付。但是,因多种原因,最终未能成事,西昌、内蒙的两大基地也惨淡失败。一夜间,往日的辉煌随风远去,林善斌从创业的顶峰坠落到低谷,只有从内蒙回到北京城暂住,思考下一步的人生之路。
  没有朋友,没有资金,搞实业难以起步。当那颗躁动的心逐渐平息,林善斌每天“钻”进国家图书馆、农业图书馆、科技图书馆,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图书馆,专门阅读与农业相关的科技书籍。为什么林善斌与农业有不解之缘?这是一位蓝田中学60级的初中生,上山下乡到原沙湾公社建国大队后,很快同贫下中农走在一起,第二年就将犁、耙、搭、铲,学得溜熟,即使后来有知青回城的机会,也毫不犹豫地留在生产队:“我喜欢农村生活!”
 
游戈知识海洋
 
  林善斌在知识的海洋中游戈,失落随风而去。从前仅有初中文化的林善斌,一旦潜心读书,顿时眼界开阔。每年,北京都要举办国内外的大型农业展览,林善斌场场必到,尤其是有关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理论,林善斌更是反复观摩,反复询问求证。
  从前,一个人忙碌,现在进行知识充电,无论是在图书馆,还是在展览厅,林善斌是边看边记,收获不好农业新科技知识。一段时间的阅读,林善斌想起30年前记下的一段话:“什么是发明?勤于思考,多进行逆向思维,把生产和生活中的低效率仔细分析,与成熟的技术相嫁接就是发明。”既然有许多农业种养殖的经历,如今又开阔了眼界,自己能不能也搞点发明呢?一瞬间,潜伏在内心的热情被点燃。
  林善斌租用中国农科院实习基地的1亩地,开始动手实验小发明,首先进行的是节能房建造。这是一个使用太阳能玻璃围成的建筑,冬天不用暖气、夏天不开空调,达到零能耗;接着又搞室外花房,用水泥浇筑成一个高1米多、直径10米、共4层的圆柱体,将鲜花置放其上……这种实用性强的小奇想、小发明,前前后后有10余个,有的还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
  林善斌在阅读中得知:最近10多年,世界上各国、尤其是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采用了青贮饲料。这类饲料,由含水分多的植物性饲料经过密封、发酵后而成,主要用于喂养反刍动物,且比新鲜饲料耐储存,营养成分强于干饲料,大大地减低饲料中的粮食用量。这个信息,让林善斌眼前一亮:何不试一试青贮饲料呢?”
 
冲刺青贮饲料
 
  这并非心血来潮,林善斌曾有过自行加工猪饲料的经历。
  改革开放初期,林善斌曾在鱼子溪处的桂圆林下,简单的搭建了几间牛毛毡棚子,采取封闭式方法,自繁自养生猪。所需要的食料,经当时泸州市政协出面协调,林善斌去泸州老窖的作坊,采购回糟子磨细,再添加入一定数量的次粉、绿色植物之类,养出的猪一头头滚瓜溜圆,每年要出栏300—400头。1983年,泸州市有关领导还去养猪场视察,市政协还专门组织了一次无粮饲料养猪研讨会。
  当前,当农作物收割后,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被废弃或焚烧,即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可持续发展。如果将秸秆粉碎进行青贮、氨化、揉丝、藏贮后喂养牲畜。既可以节省饲料成本,还可以使秸秆通过牲畜粪便实现过腹还田,促进农业良性循环,是一种效益较高的利用方式。因此,若秸秆等采用青贮加工,做成的饲料不仅青鲜、适口,而且解决了秋冬饲草匮乏的困扰。
  一旦看准目标,林善斌便找来苜蓿、大白菜、胡萝卜、空心菜、结球甘蓝,以及秸秆,潜心在中国农科院实习基地实验。通过对国内外青贮饲料制作方法的研究,林善斌着重攻克 
“如何减少青贮饲料的含水量高”、“如何添加适量的菌体蛋白”、“如何保持营养成分的少流失”、“如何采用有效贮存保鲜”、“如何减含酸量满足牲畜口味”……经反复摸索实验,林善斌试验出一个“低水份青贮饲料”的新配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将制作中的几大世界级难题——“慢性酸中毒”、“包装解封后轻微变质”、“加工时间长的营养物质流失”等一一解决。
  一个科研成果。他立刻整理资料,向国建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
  2014年2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下达证书号第1352773号的《发明专利证书》,批准林善斌的“低水分青贮饲料的制造方法及其设备”(专利号:ZL  2011  1  0214356.1)。据有关农业专家称:林善斌的“低水份青贮饲料”,不仅产量高、品质高,如果推广到全国,将逐步取代配合饲料,为国家节约2亿吨饲料粮,其制造成本不超过目前配合饲料价格40%的半干青贮饲料。
 
打造人生梦想
 
  今天,世人常脱离不了成败论英雄的思维,往往那些屡败屡战的拼搏却被忽视。
  “我没有失败!”即便两次“走麦城”,林善仍非常自信。回想两次创业的艰辛,引以自豪的是,两地均有着特殊的贡献。
  在西昌,当地大量种植“黄元帅”苹果,林善斌发觉这种水果不耐贮存,采摘下来20余天,表皮就要发皱,不易在市场出售,影响果农经济收入。这样,林善斌多次向地方政府有反映,应该改种红富士苹果,很快获得采纳;种植苹果中,林善斌推广生草法,因苹果树根深,吸取是土层里面的肥料,青草根浅吸收土地表面肥料。因此,林善斌提倡,苹果园里可生草,待草长高后铲除埋土腐烂,可作为苹果树需要的肥料,既环保又节约栽培成本。在内蒙,沙漠上打的水井,解决当地牧民人畜饮用和灌溉,通辽市政府还希望林善斌重返创业地……
  10余春秋,林善斌成天泡在北京几大图书馆,勤奋自学农业知识,30多本笔记抄写下各种资料、体会、设计。中国农科院有专家看了林善斌的笔记,不禁发出感概:“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的人,今天掌握的农业专业知识,不亚于一个研究生!”猴年到来之际,林善斌回到泸州,希望将“低水份青贮饲料”投入实验、生产,实现绿色饲料梦想。
  林善斌的坚持,将给今天的不少年轻人一个启示:任何成功没有捷径,文化高低不是唯一,贵在脚踏实地的坚持!(文/陈锡烈)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