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护家镇举行乡村旅游文化节 阳明文化成为新亮点

2018-09-10 18:23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川南经济网讯(初旭 思敏 ) 最近,四川古蔺护家镇乡村旅游文化节启动仪式暨桂香小学百年庆典在古蔺华峰故里的桂香村举行。活动期间,当地护家镇人民政府与四川知行合一文化创意产业公司签订了阳明文化景区开发合作协议。阳明文化在这里有了最新发现,当地阳



    川南经济网讯(初旭 王思敏最近,四川古蔺护家镇乡村旅游文化节启动仪式暨桂香小学百年庆典在古蔺“华峰故里”的桂香村举行。活动期间,当地护家镇人民政府与四川知行合一文化创意产业公司签订了阳明文化景区开发合作协议。阳明文化在这里有了最新发现,当地阳明凹、阳明洞、阳明大峡谷、比武洞、石林、龙场、红崖等景区景点的发掘,成为了泸州旅游的新亮点,当地政府和文化旅游企业均表示,将携手并进,围绕阳明文化,做大做强古蔺旅游产业这篇大文章。


(活动现场)

 
 
    原泸州市市长曹锡森、原泸州市政协副主席何宗辉、古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邦永出席活动。古蔺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及恒飞伟业集团董事长王飞、四川知行合一公司负责人王先军、冷和照等企业代表也应邀参加开幕式。


(校友代表、恒飞伟业集团董事长王飞致辞)
(原泸州市市长曹锡森宣布庆典正式开始)
 

(嘉宾聚精会神观看节目)

    活动以《世纪中国梦》的歌舞拉开了帷幕。原泸州市市长曹锡森宣布庆典开始,护家镇党委书记刘江致欢迎词。文娱节目表演上,《古蔺是个好地方》《心如莲》《扶贫书记》《古蔺之美》等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可谓“好戏连台”。著名巴蜀笑星张德高的脱口秀,逗得现场观众捧腹大笑。毛泽东特型演员缪世璇、周恩来特型罗永祥、邓小平特型甘连等出演,再现伟人风采,将节庆活动推向高潮。


节目《绣红旗》

节目《
心如莲

节目《幸福欢歌》

节目《红色的记忆 》

节目《伟人再现》


巴蜀笑星张德高表演《脱口秀》

    活动中,学生代表向参加活动的老师戴红领巾、献花。桂香村党支部书记袁志诚为桂香村荣誉村民缪世璇(毛主席特型)、罗永祥(周恩来特型)、甘连(邓小平特型)、张德高(巴蜀笑星)、叶陶(企业家)初旭(作家\媒体人)、冷和照(企业家)梅志勇(企业家)、王乾林(书法家)、张佑迟(作家\书法家)、牟遐志(画家)、黄庆林(画家)、王先伦(书法家)、刘剑华(企业家)、黄未(企业家)、沈丹(企业家)等颁发荣誉证书。同时,还聘请曹锡森、何宗辉为当地桂香建华小学名誉校长。


(学生代表向老师献花)

为桂香村荣誉村民颁发聘书
 

(聘请曹锡森、何宗辉为当地桂香建华小学名誉校长)

 
    活动现场,桂香村党支部、村民委还为桂香村优秀教师、五好家庭、致富带头人、新型农民、创业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并颁发证书。四川辞鉴律师事务所举行了桂香村法律援助工作站授牌仪式。立德树人泸州工作委员会“立德国学堂”在桂香建华小学正式挂牌。在下午举行的护家镇旅游招商引资座谈回上,护家镇人民政府镇长刘明强介绍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并与四川知行合一公司签订了阳明景区开发合作协议。


(桂香村先进村民表彰)


(立德国学堂授牌)


古蔺护家镇人民政府与四川知行合一公司签约


(为桂香村法律援助工作站授牌)

 
    据护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护家镇以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为契机,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办学条件等重点工作,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投资八千余万元,完成公路硬化路面百余公里,基本形成护家镇旅游大环线。生态循环农业综合体及配套草场、水、电、路全面完成,脆红李种植成为全镇支柱性产业,猕猴桃、樱桃、无公害绿色蔬菜、小龙虾等产业呈多样性发展,为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已初具规模的罗家大院、玉龙山庄、天堂花海目前成为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的新路径,本次护家旅游文化节的启动和阳明文化的发掘,必将成为古蔺全域旅游的新引擎。(图片由王军 初旭    梅志勇等提供)
 
(活动现场)

相关链接:

 
    四川阳明景区介绍:该景区位于乌蒙山腹地的四川古蔺县境内。某次地壳运动,将大地撕裂成一道道生命豁口,鬼斧神工般的自然造化,这里便有了浪谷波峰、云蒸霞蔚,海市辰楼、如梦如幻的神奇景观。
    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于明正德年间(1508左右)谪为龙场(今贵州修文县城)驿丞时,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出发,顺长江水域,逆江而上,途径四川古蔺县境内的阳明凹,前往贵州“龙场悟道”。不远万里的长途跋涉,王阳明身感疲惫,来到古蔺境内的桂香,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所吸引,便不顾军令在身,在此小住,留下了“知行路”“合一桥”“良知庙”“阳明大峡谷”“阳明凹”“阳明洞”等人文古迹。一个山凹,与圣人联系在一起,就注定它的不平凡。王阳明先生从绍兴府一路走来,实在太累,短暂的驻足,先生的大名就留在这里。从此,中国历史的山凹上有了“致良知”与“知行合一”这些专属名词。几多风雨沧桑,始终与清风作伴,与明月相随,与这里的厚重人文一脉相承。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