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德网络-川南经济网-chuannane.com

川南经济网老版

川南经济网

当前位置: 川南经济网 > 文旅

长征路上石宝寨之一——营盘山上军民情

时间:2022-02-13人气:编辑: 初旭

     编者按:四川古蔺县石宝镇位于乌蒙山腹地,人称石宝寨。地处县城东南部,东与茅溪镇、丹桂镇山水相依,南与贵州仁怀市茅坝镇一衣带水,西与皇华镇、白泥乡接壤,北与大村镇山川相连,是川黔盐茶驿道上重要的古镇之一。

   清朝初期,石宝镇隶属叙永厅东三屯平定里,民国十九年(1930年),建石宝乡,几经行政区划,1992年,与万胜、长坪、高家3乡合并为石宝镇。1935年3月17日18日,中央红军先后从贵州茅台、仙家渡等地三渡赤水河,兵分两路途经石宝古镇继续向川南挺进。在这片幅员175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红军将士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战斗遗迹和可歌可颂的红色故事,也有数位红军将士长眠于此,与青山同在,与绿水长存。为了更好地挖掘红色资源,弘扬长征精神,我们将这片土地上的系列红色故事整理成篇,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IMG_9704.JPG

长征路上石宝寨之一——营盘山上军民情

 

“九月谷米黄哟金金

酿好美酒哟送红军

酿好美酒哟送哟红军

……

     这首流传近百年的古蔺石宝寨民谣,是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时期石宝民间自发传唱的,它表达了老百姓对中央红军的拥护和爱戴。当年,红军曾驻扎石宝古寨,在这里安营扎寨,疗伤休整,并与石宝寨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谊,古镇老街后面那高高营盘山就是最好的见证。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并计划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先后在黔北地区打响了著名青坡战役、娄山关战役等。3月中旬,中央红军总司令部决定红军向西转移,红军以红一军团主攻,红三军团的十团、十三团配合,突击驻守鲁班场的周浑元部。由于周部早有准备,修筑了工事,激战四个小时,打成对峙的态势。为了避免受到援敌夹击,红军撤出战斗,向仁怀、茅台及川南古蔺叙永转移。

    1935年3月17日,中央红军从茅台渡过赤水河,继续向川南挺进。队伍在贵州茅台与四川茅溪交界的陈胡屯遭遇敌机轰炸,损伤严重。红军途经茅溪(原水口)抵达石宝寨后,分别留宿于石宝街当时的万寿宫、禹王宫、财神庙等地,受伤将士急需一处隐蔽安全之地为之疗伤。街村村民张庭良的父亲张绍衡,当时在石宝上街开了一间客栈,更是一位热心好客之人。当时的红军首长听说后,徒步找到客栈主人张绍衡,希望他能帮忙找一块适宜之地用于红军疗伤。

微信图片_20211101174425.jpg

    张绍衡听完这位首长的陈述,便热情地告诉这位首长:“我们家在营盘山上有块地,地势陡峭,山上有块营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已有些年月了,这里地势较高,平敞方正,很少有人来往,较为隐蔽,我带您去看看吧!”

     红军首长便跟着张绍衡来到了营盘山上,放眼看去,周边树木丛生,树丛中营盘方正,石墙坚固,也适宜搭帐篷,当即决定把营盘山作为红军疗伤之地,并连连对张绍衡表示感谢。

    搭建帐篷时,张绍衡还组织当地村民熊三河、李双、高少卿、项战云等人,前去协助红军砍树、搭篷、把伤员抬上营盘山。当时红军心想给他们钱票,可能会用不出去,便分别给了他们每人五升米作为酬劳。据张绍衡的后人张庭良回忆,红军当时打算给每人一斗米,熊三河等人虽然家庭穷困,感召红军“打土豪分田地、为穷人闹翻身”的宣传理念,最后只收了五升黄谷。自此,一些红军伤病员便在营盘山上“住”了下来。部分未受伤的红军被张绍衡邀请到自家客栈住宿,但红军将士全都席地而眠,坚决不睡客栈床上。

微信图片_20211101174524.jpg

     1935年3月18日,除伤员外的红军将士大部分都跟着大部队走了。临走时,首长向张绍衡家告别,并说道:“您对我们的帮助无以为报,我拿出五斗米粮以表感谢吧。谢谢您对我们的照顾。”张绍衡连连推脱,并表示:“你们行军打仗不容易,红军队伍我们是了解的,在这两天也深切的感受到,那对我们老百姓是顶顶的好,我们感谢还来不及,怎么能好意思再要你们的东西呢。我也是穷苦人出身,我的父母亲都时常教育我要多做善事,这就是做大好事嘛。”

    在红军首长的执意安排下,张绍衡收下五升米。这位首长预料到可能有伤重红军将士,他们因伤势会长眠在川南石宝,分别时,这位首长请求张绍衡多多照顾留下来的伤员,如果有牺牲的,请他们找几个人联合一起就近安葬,并希望埋在营盘山旁边的土坎子上,最好呈一字型,以便革命胜利后以后,好回来寻找他们。

IMG_9701.JPG

    红军大部队离开石宝寨继续长征,但营盘山上的伤员却始终让张绍衡放心不下。张绍衡的家人每天都去营盘山上,帮助伤员们烧火煮饭。日复一日,受伤痊愈的红军追赶部队走了,没有医治成功牺牲的将士,张少衡就和当地人一起,按照那位红军首长的嘱托,组织人就近掩埋。最近,还有人在营盘山上发现了当时红军留下的入党誓词、勋章、油桶、手雷、弹壳、手术刀等红色遗物,当年的悲壮场景再一次浮现在众人面前。

    一年年,一代代,营盘山上的樱桃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一树树洁白的花朵守护着野山上近二十座红军墓,红军与当地老百姓的鱼水情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初 旭  陈俞秀 整理)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