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德网络-川南经济网-chuannane.com

川南经济网老版

川南经济网

当前位置: 川南经济网 > 文旅

合江有一座策应红军长征“起义碉楼”

时间:2022-10-17人气:编辑: 初旭
合江有一座策应红军长征“起义碉楼”(图1)


1935年3月10日夜,合江县五通场石顶山上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深山里沉寂的夜空,震惊川南黔北的石顶山武装起义正式打响!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唯一一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策应红军长征为目标的武装起义。

石顶山武装起义,爆发在中央工农红军在黔北川南一带与国民党军队巧妙周旋,连续作战的关键时刻,有力地牵制了国民党地方武装和部分川黔军队,为中央工农红军摆脱国民党围追堵截,顺利北上抗日写下了光辉篇章!

合江有一座策应红军长征“起义碉楼”

鄢德良

01

听说合江县文物部门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在合江县五通镇石顶山村发现一座躲藏在大山深处的红军起义碉楼,为了早日看到躲在深山人未识的红军起义碉楼,我在叙永、古蔺县采访后,不顾连绵不断的秋雨,趁着凉爽的天气,特意绕道贵州省赤水市来到与赤水市一桥之隔的合江县九支镇。

听说合江县五通镇到石顶山的乡村公路,因连续几天雨水浸泡,公路特别烂、不好走,只有越野车才进得去,我打电话到合江县九支派出所找人联系了一辆越野车到了合江县五通镇后,在合江县公安局五通派出所民警的引导下,沿着乡村公路前行,蛇形的公路弯越来越急,坡越来越陡,有的坡度在70度以上,越野车在长满苔藓公路上越走越困难,更好不凑巧的是在半公路上碰见到一辆抛锚货车挡住了去路,我们几人不得不下车改为步行,沿着其滑无比的泥泞的崎岖小道走了几公里后,隐隐约约看倒了绵延起伏青翠群山间有一座白房子,民警告诉我们,那就是“桂林园”,也就是当地农民说的红军“起义碉楼”。

我们加快脚步来到了“起义碉楼”,呈现我们眼前的碉楼为正方形建筑,土木结构,墙体为4米宽,滴水距墙体2米,整个建筑高度在17米左右,为五楼一底建筑,整个碉楼位于“桂林园”民房建筑内,民房内有堂屋、正房、厢房、客房、书房、饭堂、厨房、碓屋、猪牛栏屋、杂屋10多间,中间有个土坝子,民房四周用厚厚土墙围着,听当地村民说,在民房正前右侧建有同样大小的一个碉楼,形成对角,前后左右来人都能看清,没有射击死角,但建筑物损毁比较严重,没有资金维修,10多年前才撤了上面四层,使得今天再也无法见到前面碉楼的气派,却依稀还能看到碉楼和土墙上遗留下来的子弹痕迹,可以想像当年战斗之激烈。

在房屋主人的带领下,爬上了碉楼的五楼,从射击孔望出,发现周边动静尽收眼底,守卫者除用正面射击孔口观察阻止来犯之敌外,还可用碉楼特别设计的矩形射击孔观察敌情,利用射击孔的大小、形状、密集程度、则因射击目标的不同和控制范围的宽窄,进行正面、侧面、向下直线射击等。据当地村民介绍,合江县政府已把“桂林园”及碉楼列入文保单位,筹集了1万多元维修碉楼,现正在与全县另外6处文物一起申报为国家保护文物。

当年武装起义地点为什么选择在石顶山呢?据当地村民何大爷介绍,石顶山远离合江县城,相邻的合江、赤水、叙永三县的地方武装又据地自守,是国民党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加之这里峻岭纵横,山高林密,沟深路险,易守难攻。进可以直捣合江、赤水,退可进山分散打游击。而且这一带的农民苦大仇深,容易发动。处于石顶山脉半山腰的“桂林园”,就成了武装起义的最佳地点。站在“桂林园”老屋门前,感觉到地势特别开阔,能看见好几公里远的行人,便于发现敌情和作战指挥。

合江有一座策应红军长征“起义碉楼”(图2)


02

在“桂林园”老房屋内,65岁的向朝伦老人热情接待了我,饶有兴趣地向我介绍,据他的父亲向可久讲,他爷爷向玉章早年参加了哥老会,是合江县五通场石顶山一带的哥老会老大,在五通、九支一带颇有影响力。

1934年冬,由川南赤水一带的哥老会领袖邹华仙(合江县五通镇人,云南军官讲武堂毕业,拥护革命,仗义疏财,扶困济贫,敬仰孙中山、蔡锷)介绍,认识了余老师、何三哥等中共地下党员,一心敬仰革命的向玉章听说红军马上就要到来的消息后,异常兴奋,愿意把他家作为战时指挥部,余老师、何三哥等人就经常住在向玉章家里,白天以教书作掩护,晚上筹划组织动员群众和制定作战方案,那时10来岁的向可久还记得,余老师、何三哥和父亲向玉章经常在里屋开会至深夜,他进屋送水想听听余老师他们讲些什么,就会被父亲赶出屋,感觉到他们开会总是神神秘秘的,除了父亲向玉章外,不让家里任何人知道,后来才听说余老师就是中共地下党员李亚群,何三哥就是革命烈士杨其生。

原来李亚群受泸县中心县委指派,安排在五通石顶山附近的松柏园教私塾,有意结识与我党有密切联系又在地方掌握有武装实力的五通人赵欲樵、冯剑魂、向玉章等人,在川黔边境的石顶山发动武装起义,以此牵制国民党增援川军,减轻中央红军压力。特意安排泸县中心县委常委李亚群任党代表,由曾经在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任过团副的中共党员杨其生负责军事指挥。

1935年前后的合江,各类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斗争激烈,呈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1934年以来,合江县境内遭受百年罕见的天干,到处是赤野千里,不少农田几乎颗粒无收。大量灾民,在饥寒交迫当中死去。当时仅仅古蔺一地就饿死饥民达3000多人。与此同时,瘟疫也开始肆虐。麻疹、烂痘、霍乱四处传播,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也就在大灾之年,地方军阀竟然颁布法令,要求田赋一年九征,造成全县各地民不聊生。

也就在这一风雨飘摇的时刻,由江西瑞金出发的中央红军,来到了川黔边界。1935年1月,中央红军占领贵州省遵义,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性意义的遵义会议。随后,红军长驱直入,于1月29日,在贵州土城一带一渡赤水,向川南挺进,国民党合江县政府于14日上午将关押在合江监狱的梁自铭等7名共产党员在合江县城北门口沙湾河边杀害。与此同时,蒋介石调动川黔军41个团,数十万大军,在上至宜宾,下至江津一带,严密布防,试图将红军一举歼灭在川南古叙一带。

泸县中心县委为了抓紧各地发动武装起义,牵制川军,以利红军胜利渡过长江,委派杨其生前来五通石顶山任军事指挥,协助李亚群做好起义前的准备工作。李亚群、杨其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邹华仙的介绍下,认识了在泸州受到刘伯承、恽代英教育影响,倾向进步,在五通场掌握武装力量的余德章和五通场颇具影响力的向玉章等人,一边抓紧对余德章武装进行军事训练,一边奔走于崇山峻岭之中,深入穷苦百姓中发动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广大贫苦群众在“团结起来破仓分粮”、“对抗拉兵拉夫”、“抗租抗捐”、“参加红军”的口号鼓舞下,都磨拳擦掌,纷纷要求组织起来,用武装斗争夺取生存权利。特别是五通附近高山上的苗族同胞,更是群情激愤,表示只要起义一旦打响,苗族同胞将组建起以猎人为首的“鸟枪队”予以策应。

1935年2月下旬,红军在遵义地区又歼灭国民党军队2个师、8个团,蒋介石气急败坏,重新采取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的战法,企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中央红军为寻求新的战机,决定向西挺进,再渡赤水。此时,支援红军,牵制敌军的任务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泸县中心县委决定,在红军二渡和三渡赤水之间,抓住时机,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1935年3月初,李亚群、杨其生和共产员、五通镇精选中队中队长余德章、第三分队队长冯吉和向玉章等起义骨干,在向玉章桂林园的侧屋内召开秘密会议,决定起义时间为1935年3月10日,指挥部就设在向玉章“桂林园”屋内。

合江有一座策应红军长征“起义碉楼”(图3)


03

1935年3月10晚,一声清脆的枪声划破了石顶山沉寂的空,震惊川南黔北的石顶山武装起义正式打响!

石顶山起义部队定名为“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共有500多人。李亚群担任纵队政委,杨其生担任纵队长,余德章担任政治部主任,冯吉担任一中队长。

战斗打响后,余德章率领驻五通的精选中队第一分队就地起义,烧毁文件帐册,逮捕了团正(乡长)黄体全,文牍赵文桢以及合江县府派驻五通乡的领班冯巨成等人后,割断电话线。余德章率领起义队伍,赶到黄大桥,与驻防黄大桥的精选二中队汇合,扣押了思想动摇的第二分队长雷明恒。李亚群、袁崇杰同时带领赤卫队和破仓分粮队,深夜开赴落窝潭大地主刘丕平家,破仓分粮,并将刘丕平逮捕押回石顶山。杨其生、冯吉连率领第三精选分队和刚刚组建的“鸟枪队”,前往赤水市大同镇,夜袭大同。

大同镇区公署,距离五通有20华里左右。在杨其生、冯吉带领下,队伍一路急行军,赶在天亮前,将位于一栋庙宇内地区公署团团围住。当时,区公署内,共有区丁30余人。区丁的观察哨,就设在了庙子内两个高高的戏台之上,不过,抱着枪的哨兵,早已睡着。解决了哨兵,起义队伍随即将区公署团团围住。冯吉一马当先,一脚踹开庙门,并大吼一声:“缴枪不杀!红军来了!”听闻红军来了,区长吓得双腿筛糠,屁滚尿流,而团丁则全部乖乖举手投降。

夜袭大同区公署,起义队伍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在未伤一人的情况下,缴获步枪30支,机枪一挺,马刀7把,子弹2000多发,话机一台。随后,部队转回石顶山。也就在队伍撤离大同过后,大同区公署的漏网之鱼,发现夜袭队伍,并非正规红军。醒悟过来后地区公署重新纠聚区丁尾随追赶。不过,回师石顶山后的杨其生,早已在深山密林当中指挥队伍,布下了“口袋阵”。见团丁钻“袋”,杨其生一声喊打,枪炮齐发,追兵狼狈不堪,纷纷弃甲逃窜。

合江有一座策应红军长征“起义碉楼”(图4)


04

3月11日,三支起义队伍在石顶山的月台山大庙胜利会师。为进一步发动群众革命热情,打击地方土豪劣绅嚣张气焰,李亚群提议,将抓获的落窝潭大地主刘丕平交由群众公审。

为什么要拿土豪劣绅刘丕平来开刀呢?刘丕平在五通场、石顶山一带民愤极大,尤其可恶的是,当石顶山起义打响后,还偷偷地送信请官兵围剿起义队伍。

3月12日,起义队伍决定在月台山公审刘丕平,大批苦大仇深、生活极端贫困的贫苦农民,纷纷上台揭发他一贯欺压群众,不把贫苦农民当人的累累罪行。在广大贫苦群众的要求下,将罪大恶极的刘丕平当场枪决,铲除了危害一方的祸根。

3月13日,国民党紧急从合江调来500多人,由伪团总吴本昆率领进驻五通场,妄图扑灭熊熊燃烧的石顶烽火。游击纵队决定趁敌人立足未稳之际,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夜袭五通场。当游击纵队摸过了敌人层层隘口,从五通场街口上的高地老庙上奇袭杀入敌营时,从睡梦中惊醒的团练惊慌失措,只是胡乱打枪,不敢出击。由于敌众我寡,情况不明,不便深入敌阵,游击纵队在达到消耗、疲惫敌人之后,就主动撤退,起到了增强战斗士气的作用。游击纵队袭击五通场后,使得吴本昆不敢轻举妄动,他们又调集合江、赤水、叙永三县的24个团练中队,以及正在和红军作战的部分川黔军队共2000余,从四面八方围攻石顶山。杨其生、冯吉带领游击队,利用石顶山崇山峻岭的有利条件,与敌巧妙周旋于牛尾岗、显应山一带,且战且退,尽量拖延时间。

3月16日,他们巧布迷魂阵,引敌军“狗咬狗”,自相残杀。隐蔽在秘林中的游击队员隔着深沟,观看川黔敌军这可笑的一幕:当天,黔军气势汹汹,由石顶山正面扑了过来,而川军则由观音岩方向,进行侧面包抄。游击纵队的队员,利用地形熟悉这一特点,将两支队伍引到土地岩附近。也就在土地岩,川军以为黔军是游击队,黔军又以为川军是游击队,乒乒乓乓,自伙子打自伙子就干了起来。

这场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冲锋号轮番响起,战斗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而密林当中的游击队,则隔着一条深沟,看着两军阵地战、拉锯战打得不亦悦乎,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直到天黑过后,精疲力竭的川、黔军队,这才撤军下山。也就在对方撤军的当口,游击纵队决定:迫于形势,如果再继续留在石顶山,陷于敌军重重包围的游击队,必将死路一条。现在,队伍必须趁机离开石顶山,紧急突围,趁机转移到显应山隐蔽宿营地。

3月底,贾审修根据李亚群在石顶山桂林园召开的会议精神,也在合江先市地区组织了100多支枪的武装,聚集在先市乡大图湾,预定举行武装暴动,支持石顶山起义,壮大武装力量。但在准备集中暴动的晚上,突然发生了两个情况:一是探知川军的刘湘部队有一个旅要从先市经过,前往贵州阻击我中央红军入川;二是派往石顶山的联络员报告未找到游击队。贾审修在获得这些新情况后,为了保存实力,不作无谓的牺牲,决定解散人员,以待时机成熟再行暴动。参加先市大图湾暴动的赵相成、彭绍洲后来被敌人逮捕,受尽酷刑后遭杀害。

合江有一座策应红军长征“起义碉楼”(图5)


05

石顶山起义打响后,余德章被指派到古蔺,希望能够与中央红军取得联系。但由于敌军重重围困一直没有联系上,随后游击纵队与泸县中共中心县委也失去了联系。至此,游击队陷入了孤军奋战的险恶处境中。

游击纵队突围,情况也不太顺利。在马草坪,游击队被川军和泸州肖震南的清乡大队超过游击队十余倍的兵力团团围困。游击纵队兵分两路,由杨其生和冯吉各带一支,就地出击。杨其生身先士卒,率领游击队员冲开缺口,占领了牛王坳高地。敌人从三面发起进攻,游击队员英勇抵抗,连续数次打退敌人的轮番冲锋,激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但也就在随后的突围当中,杨其生不幸腹部中弹,倒在了田里。冯吉命令队员将杨其生背下战场,自己则率队边打边撤。杨其生用沾满鲜血的手,吃力地摸出怀表递交给冯吉,命令他率领余下的游击队员,一定要保护政委李亚群突围转移。说完这话后,杨其生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杨其生牺牲后,冯吉等人率领队伍,冒着枪林弹雨,保护政委李亚群突围成功。随后经过轮番激烈的战斗,游击纵队只剩下18人。幸好敌人伤亡也惨重,不敢追击。冯吉等人才最终得以脱险,但已没有战斗力了。考虑到敌我力量悬殊,游击队员解散,大家就地隐蔽。至此,由“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领导的石顶山起义,历经一个多月轰轰烈烈的浴血奋战后,宣告失败。

石顶山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爆发于红军二渡、三渡赤水这一紧要关头,迫使国民党反动派不得不紧急调集川、黔军队围剿游击队,减轻了中央红军的正面压力,有力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与此同时,起义的红色火种,撒向了川黔大地。在中国工农革命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

石顶山起义失败后,泸州清乡大队和五通当地的反动武装纠结2000余人,挨家挨户清查共产党和参加起义的游击队员。但是,无论对方如何高压,当地群众没有一个出卖游击队战士的,而是千方百计帮助游击队员隐蔽。向玉章等因负伤而无法迅速撤离被捕后惨遭毒手。据当地群众回忆,大清查中牺牲的游击队员就有17人,被迫害的游击队员家庭50多户,群众家庭20多户,被迫害致死的有10多人,下落不明的有7人。

尽管敌人的迫害如此凶残,但是,英雄的石顶山人民,汉族和苗族兄弟仍然相信共产党,相信红军,相信革命终有一天会取得胜利。许多游击队员继续奔走在赤水、叙永的大山之间,继续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到张贴“穷不打穷”、“穷人的队伍打不垮”、“参加红军去”等标语,表现了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使得红色的火种在川南大地生根发芽。

石顶山起义失败后,成功突围的有李亚群、赵欲樵、冯吉等人。李亚群突围后,直奔重庆,调任川东特委宣传部长,1946年,李亚群调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全国解放后,他担任《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副刊主编,西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等职务。余德章改名为赵欲樵,辗转经泸州,重庆、上海、经过许多磨练才到延安。1949年冬贵州解放才回黔省,历任毕节地委书记,贵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组织部部长和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贵州省副省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冯吉改名冯剑魂,靠着杨其生留下的18支枪,继续留在石顶山隐伏,时散时集,四处游击,现居住在泸州市干休所内。

时光默默流逝,石顶山巍峨依然。起义失败后,当地民众也编了几首诗,每首诗的前三句的一个字,组成了与起义有关的地名,老百姓以此来表达对石顶山起义,对游击队将士永远的怀念……


红将西坠,

岩间问路樵。

子期离未远,

深闻歌谣。


桂花八月开,

林中隐豪杰。

园里满,

革命从此扩。


石石险峻,

顶有芙蓉。

山间农家子,

代代出英雄。

合江有一座策应红军长征“起义碉楼”(图6)


来源:泸州公安文艺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