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德网络-川南经济网-chuannane.com

川南经济网老版

川南经济网

当前位置: 川南经济网 > 文旅

工匠传承在我心 郑水木:为古蔺黄荆大树茶而来的科技异乡人

时间:2022-12-14人气:编辑: 初旭

工匠传承在我心  郑水木 为古蔺黄荆大树茶而来的科技异乡人(图1)

    元稹有诗云:“茶。香叶,嫩芽。”古蔺黄荆大树茶,超过300年的历史,乔木型茶树,高7-9米,树幅3-5米,叶脉6-9对,茶叶耐冲泡,滋味醇厚,不苦涩,香气清鲜。近两年的世界茶业博览会上,黄荆大树茶成为茶界“黑马”,斩获多个金奖,源自一位来自异乡的古树茶工匠大师——水木老师,更是挖掘黄荆大树茶中国历史瑰宝、带动黄荆革命老区茶农走向致富路的科技管理员。 

工匠传承在我心  郑水木 为古蔺黄荆大树茶而来的科技异乡人(图2)


来自茶文化之乡的工匠大师 黄荆大树茶科技管理员   


     一期茶工艺课程要收费30万元,而且座无虚席,一年只讲一堂课。“你看,这个峭壁上的古树茶一年结5斤茶,那边,这一片有16棵古茶树……”对黄荆老林方圆百里内的古茶树,如数家珍。这就是在福建茶圈子远近闻名的水木老师。水木老师原名郑水木,福建客家人,来自古茶文化之乡,家中世代制茶。从小便与茶打交道的他对品茶、制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七岁开始学习采茶,十五岁学做客家炒绿,跟台湾的制茶师傅学做乌龙茶与老一辈的制茶工人学习了解茶的发展。郑水木说:“在他们身上我能学到真正的制茶手艺。”二十五岁后到全国各地有名茶乡学制茶手艺,为了学到制茶工艺,走遍了全国的茶区。

    2019年,因茶结缘,郑水木只身来到古蔺县黄荆镇原林村,依靠黄荆大茶树的资源优势,在传承传统制茶工艺的基础上对黄荆大树茶进行工艺创新。郑水木今年45岁,从7岁到45岁,倾其半生,心于一物,不断探索茶叶的加工制作工艺、产品研发、设备的升级改造与创新,提升茶产品品质,终成工匠。

工匠传承在我心  郑水木 为古蔺黄荆大树茶而来的科技异乡人(图3)

工匠传承在我心  郑水木 为古蔺黄荆大树茶而来的科技异乡人(图4)

     2021年,在黄荆镇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七粒米茶业有限公司在黄荆镇新市村落地,郑水木开始了大树茶的研制之路。2021年,在第十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上,郑水木主导研制的百子茶牌高级牡丹、大叶乌龙、功夫红茶荣获金奖,今年10月31日,第十一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黄荆功夫红茶、黄荆白茶、黄荆乌龙茶荣获“金熊猫奖”,黄荆黑茶荣获“银熊猫奖”。

工匠传承在我心  郑水木 为古蔺黄荆大树茶而来的科技异乡人(图5)

工匠传承在我心  郑水木 为古蔺黄荆大树茶而来的科技异乡人(图6)

工匠传承在我心  郑水木 为古蔺黄荆大树茶而来的科技异乡人(图7)

工匠传承在我心  郑水木 为古蔺黄荆大树茶而来的科技异乡人(图8)

     黄荆镇遍布大茶树,制作工艺独特。“萎凋是白茶、红茶制作的关键技术,依靠传统的日晒或萎凋槽萎凋技术,生产效率低,我们自主研发了自动控温控湿程序,引进的自动化萎凋房,可全天候运行,且不影响品质。”郑水木研发的这项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白茶、红茶的质量,还适应了市场需求,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作为四川省高端白茶、红茶生产示范基地,亦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茶叶高效生产新技术模式。

    做好黄荆乡村振兴茶文章  助农增收  一业兴百业旺

     茶谚有云:茶不采不发,越采才越发。2019年,郑水木受邀来到黄荆镇原林村考察大树茶,一考察就是4年。每年的3月是黄荆大树茶采摘、收购的季节。每到采茶季,郑水木都会自己开车到各村(社区)访收新鲜采摘的茶叶。野生大树茶生长范围广阔,多在民族聚居区,农户自采自制茶叶饮用,采摘销售意愿低,经济效益少,开发利用率低,2019年茶场收购的茶青仅有2万斤。“刚开始几乎没有老百姓愿意去采茶,看不到效益嘛,我们每年都上门走访去做工作,慢慢地老百姓看到收益了,就主动采茶送到茶场来了。”2021年七粒米茶场收购茶青10万斤,2022年收购茶青20万斤以上。2021年七粒米茶场完成干茶生产20吨,总产值4000万元,向各行政村农户支付茶青款450多万元,直接带动农户六百多户参与致富,户均年增收7000余元。

工匠传承在我心  郑水木 为古蔺黄荆大树茶而来的科技异乡人(图9)

    最好的保护就是传承,归根到底要发挥好“人”的力量。制茶过程中,邀请农户全程参与,郑水木向他们了解和提升过去大树茶的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向农户传授萎凋、炒培、用料、存放等新技术。谈到黄荆大树茶文化的传承,郑水木说道:“我是福建人,终归要走的,我想在这边找一个热爱茶、喜欢做茶的当地人,把我的手艺教给他,让他来带领把黄荆的大树茶工艺传承下去。”

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做好  让黄荆大树茶飘香世界

    除了研制大树茶产品,郑水木还致力于黄荆古树茶文化的考证,“一有时间就拿着相机去走一走、拍一拍,这么古老的茶文化,没有人传承真的太可惜了。”几年来,郑水木多方寻找历史佐证资料、考证茶马古道、发现制茶古窑,为黄荆古树茶文化挖掘了丰富的考证资料。目前黄荆老林已探明古树茶20余万株,可实现年产量100吨,年产值1亿元,年销售4亿元。

工匠传承在我心  郑水木 为古蔺黄荆大树茶而来的科技异乡人(图10)

    2022年,七粒米茶业邀请省茶研所和省茶叶创新团队专家,还有市县区茶叶技术推广人员开展泸州本地茶树资源筛选和开发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正式成立泸州七粒米茶业科技中心,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云任团队负责人。主要开展大树茶(古树茶)适制性研究,开发大树红茶、黑茶产品,促进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增加茶农和企业收入。此外,辐射指导全市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开展技术培训,推广茶叶机采、绿色防控等技术,助力品牌打造,以茶兴业、以茶富民、助农增收。

     几十年的制茶经验,传承传统工艺的根,一心一意做好茶,郑水木就是这样一位制茶师,他曾说:“我要用5年的时间把黄荆大树茶做到全国知名。”如今,黄荆大树茶品牌效应初显,茶文化开发保护逐渐走上正轨,在不久的将来,黄荆大树茶定会名满华夏,飘香世界。

来源:古蔺融媒.黄荆发布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