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四川日报刊载了题为《在赤水河畔重现长征“得意之笔”》的文章,对古蔺持续开展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遗址遗迹发掘,加强对革命文物的征集收集,对全县红色资源进行再普查、再认定,建立红色资源名录库、档案库、资料库,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传承带的做法进行报道。
原文如下
古蔺建立红色资源名录库、档案库、资料库,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传承带
在赤水河畔重现长征“得意之笔”
当年红军渡河的太平渡口旁,一座大桥飞架川黔两省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摄
位于古蔺河与赤水河交汇处的太平古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怀 王国平 范芮菱
“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县。”古(蔺)宜(宾)高速太平入口处,一块巨大的展牌立在路旁,一排小字标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古蔺段”。近日,记者从成都出发一路向南,从贵州省习水县进入古蔺县,赤水河就在川黔交界处。
88年前,中央红军从习水越过赤水河进入古蔺,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被毛泽东视为“得意之笔”。
2019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以来,古蔺持续开展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遗址遗迹发掘,加强对革命文物的征集收集,对全县红色资源进行再普查、再认定,建立红色资源名录库、档案库、资料库,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传承带。
“这些长征沿途的红色资源,再加上古蔺本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共同成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组成部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古蔺部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葛鹏程说。
一桥一路
红军入川的重要见证
“毛泽东入川第一桥”,八个红色大字在翠峰掩映的山坳里格外醒目。“这就是你们要找的那座桥。”在古蔺县永乐街道德付村,走过一段山间小路后,永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冷蛟指着这座桥说。
桥的名字叫“岩桑沟兴桥”,具体的建筑年代已不可考。桥下溪谷就叫岩桑沟,是川黔两省的一条天然边界,对面是习水县醒民镇马蹄村。
岩桑沟兴桥长约6米、宽约1.3米、高约5米,桥面主要由三根青冈木作支撑,上面铺着石板。2020年12月,这座在长征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小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岩桑沟兴桥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古蔺段的重要点位。在古蔺县着力打造的‘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传承带中,岩桑沟兴桥项目被列入一期工程。”古蔺县文保中心主任邱光前说。
围绕这座桥,当地新建一条1400米长的通景公路。同时,当地在岩桑沟右岸新修建一座小型红色文化广场,在岩桑沟兴桥下游80米处新建一座石拱桥。
邱光前说,作为红军长征入川的起点,每年重要纪念日都有很多团体和个人来到这里重走长征路。为此,县里从桥头入川的一侧修整了1050米的长征步道和通景公路相连。
步道用石板铺设,宽约一米。“整体上跟当年红军走过的路差不多,只是更平整一些。”邱光前说,以此为起点,可以一直走到古蔺的“太平至二郎长征历史步道”。
邱光前介绍,历史步道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示范项目之一,总长28公里、宽1.5米,贯穿太平、二郎2个镇,串联太平渡、二郎滩、无名红军坟、红军树等红色遗址遗迹。
这条历史步道曾是古盐道,用就地取材的山石铺成。“有些路段需要修补整理,但我们尽可能地保存原有红军路及周边风貌。”邱光前说。
记者采访的当天,古蔺第一小学五年级五班的55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沿着历史步道进行研学。
“长征的行军路线,是国家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邱光前说,“这一桥一路,是红军长征进入四川最重要的见证和实物载体,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一镇一馆
可沉浸式体验的博物馆
太平古镇位于古蔺河与赤水河交汇处,是古蔺出川入黔的东大门。“四渡赤水”时,中央红军曾从太平渡一带渡过赤水河。
“工兵驻地遗址”“红军架桥指挥部旧址”“红军银行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行走在古镇里,历史仿佛就在身边。
这里建起了全国首个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修建陈列馆的同时,古蔺县对太平古镇的红色遗址进行了首次调查。馆里的很多文物以及今天我们可以确认的这些房屋用途、旧址,几乎都是源于那一次调查。当年很多亲历者都在世,也留下很多极为珍贵的口述记录。”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副馆长徐长安说,截至目前,当地对红色遗迹进行了3次调查,为古蔺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奠定重要基础。
记者看到,馆内陈列着200多件当年红军留下的弹药武器和日常生活用具,包括“中央红军长征转战古蔺日志及路线图”,将红军在古蔺每一天的行动进行梳理、展陈。为更好展示“四渡赤水”历史,当地正在对陈列馆的改扩建项目进行前期勘察和设计,探索如何更好利用太平古镇的红色遗址、红色文化。
以太平渡陈列馆为核心展馆,古蔺将太平古镇整体打造成“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还有7个旧址陈列馆以及太平渡渡口纪念碑等255处红军住地遗址旧址,组成一个博物馆群落。
除了保护、修缮、塑造长征文化符号,这里还在深度挖掘和展示红军长征途中的生动故事。陈列馆里有一组雕塑:一个小男孩给题写“当红军去”标语的红军战士递墨桶,小男孩的原型就是镇上年近百岁的老人车盛寅。此外,76岁的“中国好人”胡敬华,30多年来在太平古镇义务宣讲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1300余场,他的父亲是因伤流落在此的红军战士。
徐长安说,这样一个开放型、社区型的博物馆,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的体验、感受。
一县一园
对全域红色资源进行系统梳理
“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县,这是古蔺红色文化的重要IP,也是我们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古蔺部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罗云介绍,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古蔺对全域红色资源进行了系统梳理,“小到一棵红军战士倚靠休息过的古树、走过的一段路,大到战场遗址、生活旧址,我们都尽可能地识别、考证并标识出来。”
2022年,古蔺以承办全国“四渡赤水论坛”现场会为契机,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工程、红色旅游融合工程、红色主题教育工程、红色交通配套工程、红色形象塑造工程精心包装72个子项目。同年底,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古蔺教学点建成投用,岩桑沟兴桥、太平古镇等都是其中重要现场教学点。
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中,古蔺是重要节点。四川提出,推动泸州市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等长征文化线路展示利用示范段建设。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还将推动革命文物与文化旅游融合,让红色旅游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而在整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中,古蔺同样是重要一环。按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文化和旅游部此前已启动编制长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谋划提升8条长征专题线路,古蔺正是“出奇之旅”线路中的重要一段。
同时,文化和旅游部还编制完成了《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区域性红色旅游规划。此前,四川、贵州、云南三省文物局在古蔺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渡赤水红色联盟”,约定加快推进川滇黔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古蔺相关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和省内外相关区域开展长征文化研究,积极打造毗邻地区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