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德网络-川南经济网-chuannane.com

川南经济网老版

川南经济网

当前位置: 川南经济网 > 文旅

邵忠奇: 磺厂 没有褪去的底色

时间:2024-04-15人气:编辑: 初旭

 远眺石屏2.JPG

作者:邵忠奇

      很难想象,在石屏镇所辖下的这些村庄,比如苍弯、向顶、扎山、毛坝、建化……还有磺厂街社区等,它们大都是此前川南石屏磺厂的遗存。这片包裹着若干村庄,方圆十多平方公里的地域,有着难以理喻的深度和厚度,如同邈远的深处浮出了地壳的表层,让一个血与火淬炼的景象出现在历史的记忆里。

    就在石屏磺厂历经转产、改制之后,经过了艰辛的努力耕耘,数十年的生态修复,这些村庄已经从蛮荒中融合了一片绿色。无意间抬头一看,此时的天空,既高又远,淡淡的蓝带着几片白云,轻轻地、悠悠地飘着。太阳一如既往地照耀,万丈光芒像潮水一样涌到身边,却不炽烈,反倒带有一丝凉爽。漫山绿荫,遍地黄花,马路边上,一个个蒲公英的花球,在阳光照耀下染着一层金边,凑上去噗地一吹,随即散开,在微风中飘摇而去……

    历史的纵深就像这片土地一样深邃、深沉,一个逶迤了几十年的大型厂矿,从诞生到没落,它们留下了什么?又能留下什么?

     黑与黄挤成一片,就是这个区域曾经的主色调。依旧是太阳,太阳灼热而刺目的光照在没有植被的山体上,照在废墟一般的地底上,炙烤出一股难闻的焦煳味,烟囱和工房的阴影投掷在路面,影子暗重而深沉,泛着凄凉的光,滴着暗黑色的血。

工业遗址1.JPG

     自1953年起,来自五湖四海的炼磺人陆陆续续云聚于此,他们卧薪尝胆,用钢钎、铁锹、二锤,修公路、找水源、建电站、烧水泥、搞机修,通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让石屏磺厂彻彻底底实现了自给自足,并渐次形成了以炼磺为主的多元化生产体系。厂子建起四大工区,依次还有车队、机修、水泥厂、子弟校、工会、医院、电站、供销等单位(车间),竟也打通了三千米的隧道从隔着大山的杉木河引来了洁净的自来水。

     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发紧。这些,炼磺人全然不放在心上,他们有着坚如磐石的耐力,他们已经产生了特别的抗体,能够适应所有的一切带来的不如常。

     他们风餐露宿,在矿井睡着打矿,用背篼将矿石搬运到高炉旁,然后再将矿石一个个敲碎至鸡蛋大小,最后放在高炉中与煤炭一起燃烧冶炼。仅仅是从窑沟炼磺转向小高炉炼磺,这项技改持续了十来年。后来,一条公路弯曲如蛇,从南至北穿越了整个厂子,穿越了四大工区。从矿井到矿场也联通了轨道,一列列运矿石的小火车,由一群长发飘飘穿着劳动制服的女工开着,倏忽飘转,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山梁上。

     再后来,林立的水泥建筑和高大的办公楼房建起来了,排排密密的生活区工房也建起来了,男女老少脸上挂着欢快的表情。灯光在磺烟弥漫的黄昏里明亮,人们在磺烟弥漫的黄昏里自豪。艰苦奋斗永远是炼磺人的主旋律,但他们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那时候,他们的生产体制已经与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俨然是大西南一带同类中的一流,所产生的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辉煌时,石屏磺厂所创造的价值,俨然占了古蔺县财政收入的半边天。

     工人家庭有电视有收录机,有冰箱有洗衣机还安装有简易的淋浴设备,稳定的工资收入,按月供应的肉和口粮,甚至连穿着打扮,都让厂区与当地农人的生活水平相比,不只是一个代差。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像一道无形的墙,将工人与附近的农民隔离在两个时代,也让远远近近的人无休无止盲目地羡慕和向往他们,那时的炼磺人,全然不会有环保的理念,当然不会对黄黄的黄泔水,沉甸甸的磺烟和满目的沙尘充满厌恶,即便他们一张嘴,便会吃到一口磺烟。

    人流如织,人如潮涌。厂部的商店坝坝,成为闹市区。

     这个闹市区与远远近近乡镇的街区不一样,除了县城之外,它是繁华的白日场。整个商店坝坝从南到北分区明晰,菜市、鱼市、衣市;早点、餐馆、烤店、茶馆;音乐厅、电影院、迪斯科舞池,县城里有的,这里应有尽有。从上午到下午,早点、猪肉、瓜果、蔬菜、料子布,商贩们,赶集者,忙忙碌碌川流不息;傍晚,咖啡厅、歌厅、酒吧、影院、烧烤店、茶馆活跃起来,打扮时尚的青年男女活力四射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到改革开放之初,集市外又围建起一批又一批店铺,饭店、理发店、旅店、杂货商店、电器店等,这些门店吸引着远远近近的人,刺激着集市规模的膨胀。也把当地的经济强势带动了起来。

      这是石屏磺厂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光。

      突然有一天,金灿灿的硫磺掉价了,按月到手的工资被拖欠了。含辛茹苦的劳作,换来的不是钞票,而是漫长的等待。社会在前进,工厂却在止步,烟囱不再冒烟,厂子再发不出工资。

茅坡酒厂遗址.JPG

     大厦将倾风暴要来,天要下雨磺厂要垮,这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规律。土法炼磺,必然面临着改革转型,战天斗地几十年,炼磺人心有不甘啊!他们砸高炉、毁烟囱、平矿井;他们静坐请愿,甚至游行示威,一瞬间暗流涌动波涛汹涌。

       一个时代要进入另一个时代,必然产生阵痛。 

       厌倦、疲惫、挫败感厚重地笼罩着过来,生与死,进与退,在激情慢慢消退之后,让炼磺人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他们须得一步步艰难地朝前走。他们的情绪如猛雷一般爆发之后,他们才又回过头来,黯然神伤地望着将要发生的一切,最终,他们变得冷静而理性了,因为他们知道了,他们与这座生死相依的磺厂已经缘尽,他们的情绪也因此如同刺鼻的磺烟渐渐远去了。

      是的,人与自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对峙。较量显得惨重而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就产生了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尔后,再平衡,重起步,休养生息,回归自然,又产生了宁静自若的惬意美。岁月轮转,风雨沧桑,数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里,早已不是炼磺人的世界,被炮火爆破的山体,和着被磺烟熏损过的片片黑色,渐次恢复了植被,漫山遍野的柏树郁郁葱葱。历史的饱满与丰厚,于沧桑中注入了毓秀钟灵。大天堂(塘)小天堂(塘)颜色渐次转深转绿,石亮河依然带着激情奔流。子弟校、机修、医院、工会、电影院,几经翻新变样,有人,还在进进出出,那是磺厂街社区工作人员的身影。

    太阳依旧明晃晃地照着厂区,厂区大多还原成了村庄,被农田和森林所覆盖。从工会敞开的院门口还听得见里面传出啪啪摆棋子的声音,这是一些退休老工人在娱乐……

远眺石屏1.JPG

    矿井、烟囱、高炉、磺渣,还有炼磺人遗存下来的那些建筑物,依旧像是一片深藏不露的神秘家园,残桓断壁的院落,灰黑肮脏的灰土,被无声的岁月掩映在杂树丛中,却也毫不掩饰永远保留着没有褪去的底色,弥漫着古朴平淡的气息。它更像一部残书,始终如一地记录着石屏磺厂沧桑的变迁史和厚重文化的脉络,作为一代代炼磺人精气神的象征,没有谁更比它们更形象了。  

     它们当之无愧,不容置疑!

作者介绍:邵忠奇,男,四川古蔺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