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德网络-川南经济网-chuannane.com

川南经济网老版

川南经济网

当前位置: 川南经济网 > 健康

散文里的中草药之:沉默的风景皂荚

时间:2025-07-29人气:编辑: 初旭

微信图片_20250729115700_1155.png

初 旭

    草木有灵,药香传情。当指尖拂过一页页关于中草药的文字,我们仿佛听见了古老土地上的生命絮语——它们或许是田埂边不起眼的蒲公英,或许是墙角悄悄蔓延的爬山虎,又或许是窗台上那盆默默抽芽的薄荷,在寻常日子里藏着不寻常的人生智慧。“散文里的中草药”系列最动人之处,在于一个外行来写内行的东西,跳出了医书的刻板与艰深,以散文的温润笔触,将一味味草药化作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这或许成为一座桥梁,让更多人走进中草药的世界,在故事里感受草木的可爱,在生活中践行健康的智慧。毕竟,当我们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懂得从草木中汲取力量,便是对生命最好的呵护。——作者写在前面的话

   老宅的院墙边,皂荚树总以沉默的姿态站成风景。灰褐色的枝干伸向蓝天,粗壮的刺像凝固的闪电,嵌在枝丫间,羽状的复叶在风中翻动,把阳光筛成细碎的金斑,落在青石板上。这带着锋芒的乔木,荚果在枝头长成带状的模样,褐棕色的果皮裹着雪白的粉霜,从鲁迅的百草园到如今的中药柜,始终以刚柔并济的姿态,把山野的馈赠,酿成了人间的一份实用。

  第一次见皂荚结果,是在乡下的老宅旁边。秋日的阳光穿过叶隙,照在枝头的荚果上,有的直挺挺垂着,像把褐色的剑;有的蜷曲着,像弯月挂在枝头。老人说这荚果是“天然的肥皂”,摘几个泡在水里,揉出的泡沫能洗去衣上的油污,连手都带着草木的清香。家里贫穷,姐姐和小妹就用捣烂的荚果洗衣洗头,在旁边的我,试着掰开一个老熟的荚果,里面的种子黑亮如漆,嵌在海绵状的果肉里,像把星星藏进了褐色的襁褓。后来在博物馆见古人用皂荚做的洗衣盆,陶质的盆沿还留着摩擦的痕迹,想来千年前的月光下,也有妇人坐在石阶上,揉着泡了皂荚的衣裳,泡沫里漂着细碎的星光。

   药铺的角落里,皂荚常与桔梗、半夏待在一处。干燥的荚果呈深褐色,断面能看见细密的纤维,闻着有股辛辣的香。医书上说它能“祛痰消肿”,那些被痰堵住喉咙的老人,用皂荚末吹进鼻腔,打个喷嚏,呼吸便顺畅了。我见过老中医配伍,皂角刺配黄芪,专治痈疽的脓疮,青褐色的药汤在砂锅里翻滚,咕嘟声里仿佛能听见尖刺里的药香在奔涌。原来这带刺的植物,早被古人读懂了刚柔——刺能排脓,果可祛痰,连枯了的枝干都能烧成炭,止血的力量就藏在灰烬里。

   在古蔺龙厂沟的老宅旁边,那株上百年的皂荚树,长在一个坟包上,加上它的刺细长而尖锐,始终闪着寒光,让人不寒而栗,从小我就惧怕这种叫皂荚的植物。我从事记者工作以后,认识了泸州城郊的一位民间中医,他专治体内包块类的疾病,每一剂中药里,都有皂荚刺,按照他的“理论”,这种“高尖”端锋利的刺,能刺破包块,让身体的包块消散,达到身体康复。如果其“理论”成立,我们看到皂荚的功能远远不止于洗衣洗头等,还有许多药物疗效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

   皂荚花是我见过最为朴素的花。春日的枝头,细碎的黄白色小花攒成穗状,不似桃李的张扬,却引来蜜蜂嗡嗡地闹。叶片刚舒展时带着微红,慢慢变成深绿,羽状的小叶在风中轻轻颤,把阳光都摇成了流动的碎金。百草园里的皂荚树该也是这般模样吧,鲁迅趴在课桌上偷瞄窗外时,或许正有片复叶落在他的书页上,把草木的影子,印进了文字里。这树仿佛懂得沉默的力量,不与繁花争春,只用满身的尖刺守护自己的天地,却把最实用的馈赠,悄悄留在枝头。

   皂荚的刺是最好的书签。秋日捡几片落在地上的刺,洗干净晾干,插进书页里,尖刺穿透纸页,却不伤手,翻书时还带着淡淡的草木香。有次在木工坊,见人用皂荚木做砧板,深褐色的木质坚硬致密,切菜时竟不起木屑,据说这木头自带抑菌的力,难怪古人爱用它做餐具。国外的园艺师还把皂荚树栽在贫瘠的山坡,说它的根能固土,枝干能当柴,连落叶都能肥田——这植物活得实在,从头到脚都透着“有用”的本分。

   暮色漫过老宅时,皂荚树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很长。枝丫间的刺在夕照里泛着冷光,枝头的荚果却像挂了串褐色的风铃,风过处,仿佛能听见草木与岁月的对话。我忽然懂了皂荚的性子:带刺是为了守护,结果是为了馈赠,它不追求观赏性的美,却把每一寸枝干、每一粒种子,都活成了实用的哲学。

   就像世间那些沉默的奉献者,不善言辞,却用行动把日子过得扎实。皂荚如此,人生的价值,大抵也是如此吧!(欢迎中医药企业加盟合作,联手出版《散文里的中草药》,联系电话:13882779006)

  作者介绍:初旭,原名王先军,四川泸州人。系民建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品牌促进会智库专家和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主要著作有白酒专著《中国酱酒文明史》、辞赋专著《泸州百业赋》、城市品牌专著《最泸州》、散文集《山地风流》、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红色故事丛书之《飞夺泸定桥》即将出版发行,系十三集大型纪录片《航拍赤水河》总撰稿和导演。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