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团队 发自泸州
从泸州向南行进,便进入位于纳溪区的大旺竹海。这里曾是川黔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夜郎古国的西南大门。时过境迁,群山环绕的大旺地区已经被万亩竹林覆盖,高达90%的森林覆盖率,以及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令其成为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和“桫椤王国”。
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寻找中国最美酒厂”采访团此次采访的四川活之酿酿酒公社有限公司便坐落在大旺竹海的深处。
在夜郎时代,战乱频繁致使生活资源极为匮乏,而酒就更显珍贵。为了让酒更易于存放,夜郎人将酒放入竹腔中,待取出后畅饮,发现与藏匿前口感更为清爽且带有天然竹香,夜郎古国独有的竹酒技艺便由此而生。
以竹为生,世代在这里生活的居民深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奥义,在浓密的竹林深处,依稀点缀着几户人家、几亩水田,诠释着人与自然融荣共生图景。而这也成为了扎根发展的活之酿内涵所在。
依托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在传统酿酒技法基础上进行创新,活之酿利用当地丰富的竹类资源,探索更为健康、科学的工艺方式,对“鲜竹酿酒”、“笋液调酒”、“竹子长酒”等新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并为之坚持二十余年。
进入山区,道路逐渐变得崎岖,道路两旁的竹林也逐渐繁盛起来。翠绿的竹叶遮蔽了道路上方的天空,时而氤氲的薄雾,更令人感觉仿佛徜徉于竹海当中,丛山峻岭之貌、绿竹叠翠之态、碧波接天之势,让人在感慨大自然慷慨馈赠的同时,也对这片土地上所酿造出的美酒更加充满期待。
“大旺竹海一带盛产60余种竹子,能够用于酿酒的,我们发现了54种”,四川活之酿酿酒公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天虎向采访团介绍了活之酿在竹酒酿造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活之酿,竹子已充分融入了酿酒所涉及的原料、发酵、勾调、存储等流程中,成为其工艺创新的核心所在。
活之酿的工艺精髓便在于“活”,在活之酿园区中的竹酒博物馆中,记者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竹酒博物馆二层的展示区,陈列着活之酿多年以来在竹酒酿造工艺研究方面的历程和进展。在二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当中,活之酿团队曾尝试以多种类别的酒和竹子为原料,研究竹酒的酿造时间、工艺细节、储藏方式等内容。并形成了包括“鲜竹酿酒”、“笋液调酒”、“竹子长酒”在内风格各异的工艺技术。
据工作人员介绍,“鲜竹酿酒”,是将不同品种新鲜竹类,粉碎成颗粒,代替传统的稻壳,在发酵过程中起到膨松作用。“原生态的竹颗粒含有多种淀粉类物质,因此提高了酿酒的产量和质量。”工作人员在介绍中表示,在发酵过程中,竹衣、竹沥、竹汁内所含有的包括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黄酮、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也会随之融入酒体中。
笋露、竹体液调酒,是将竹笋成长过程中分泌的笋露,或竹腔内自然形成的活竹体液按照特定比例与原浆白酒进行勾调,从而使笋露、竹体液与竹酒充分融合转化,形成竹酒新的风味。
而“竹子长酒”,则是活之酿在当地丰富竹类资源基础上的进一步革新。其方式是将鲜竹酿原浆酒注入生长状态良好的竹腔内,利用活竹腔内活竹的吸纳、分解转化以及泌汁等特性,以及竹腔内积存的天然活性,将原浆酒自然降度。“在活竹生长的同时,酒中诸如甲醇、杂醇油等杂质也被竹子汲取、净化或转换,并融入了竹黄酮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工作人员在讲解中这样说道。
酒与鲜竹共同“成长”,并在时间和自然的呵护中形成琥珀般清澈的酒体,以及甘甜清香的口感,这成为了人工与自然共同雕琢的新奇观。经过专家鉴定,活之酿生产的竹酒也被冠以“竹香幽雅、清爽纯正、柔和绵净、诸味协调”的评价。
“活之酿始终将品质作为追求的目标,致力于生产更为健康、科学的竹酒产品”,朱天虎在接受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活之酿坚守竹酒研发多年,就是为了在尊重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为酒业创新做出贡献。
自1997年到2005年,“活竹酒及其制备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同时获得了泸州市的科技成果奖,并开发了“活之酿”、“竹酿液”等品牌。在活之酿,仅目前获得认证的专利已达40余项。“我们已经做出了一些成果,但这与竹酒所蕴含的价值相比仍相去甚远,竹酒的研发还需要相当长的路要走,而我们也将继续走下去。”朱天虎表示。
在朱天虎看来,除了不断提升竹酒的品质和工艺水平,还需要打造属于竹酒独特的传播文化。“现在的消费者就是酒的主人,真正的好酒是让消费者品的,他们完全有鉴赏能力,因此,我们酿酒时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想到消费者,打造出高品质的上乘竹酒。”为此,活之酿在部分地区开始了“竹酒馆”的建设,每家竹酒馆既是竹酒的销售网点,同时也为消费者品鉴竹酒,了解竹酒文化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在竹酒博物馆的大门两侧,有着 这样一幅对联:“满酌香含蜀中花 ,盈尊色泛南轩竹”,坚守竹酿工艺,追求行业创新的活之酿,如同坚毅的竹子一般,正继续守候在竹海深处,酿造属于这片天地的精华。
来源:华夏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