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勖:九旬老人的古蔺乡情故事

2017-06-01 15:50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作者:罗 勖 一 看了《航拍》古蔺县第一届运动会开幕式,把我这个年近九旬的老太婆也震住了,真是太美太壮观了,给它点一百个赞亦平静不了我激动的心情。静下心来想一想,回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古蔺的运动会真是太简单了,田径只有50米、100米赛跑,跳高,跳


作者:罗 勖

    看了《航拍》古蔺县第一届运动会开幕式,把我这个年近九旬的老太婆也震住了,真是太美太壮观了,给它点一百个赞亦平静不了我激动的心情。静下心来想一想,回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古蔺的运动会真是太简单了,田径只有50米、100米赛跑,跳高,跳远;球类也只有男子篮球、排球,就这几个项目。入场式也很简单,没有彩旗,鲜花,军乐队。打着铜鼓入场的学校也只有女校和高小,铜鼓也只有一个大鼓两个小鼓,一个大镲两个小镲。没有铜鼓的学校就由该校的体育老师吹着哨子,喊着一二一、一二一的步伐进入会场。比赛场地也很小(就是现在的菜场,那时叫公共体育场)。
     看看现在的入场式,彩旗队,鲜花队,军乐队入场的阵容多威风多壮观,给人心灵的震撼。一千多名演员赞美蔺州的艺术体操表演,更让人感到目不暇接,精彩纷呈,看的我心旷神怡,是一场视觉盛宴,美的享受。
     我离开古蔺老家至今已67年了,在这段历史的长河里,古蔺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今非昔比。可惜我不会写诗作文章来赞美她,只能道一声:祝我的故乡古蔺县更加飞黄腾达,为实现中国梦勇往直前,更上一层楼!
      迟到的点赞,对不起。


      看央视节目“我家有传家宝”,想到了我们家也有传家宝,一幅中堂,一幅南极星辉。
     中堂是1934年(农历甲戌年五月二十九日)我爷爷七十岁寿辰时,由当时的清末举人博野县知事邓彦芬撰写的我爷爷的生平。南极星辉是1944年(农历甲申年)爷爷的八十大寿,父亲画的南极星辉给爷爷祝寿,这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让我倍感自豪的是这两幅字画被收入了古蔺建县一百周年《古蔺百年书画集》中,作为古蔺的文化精神财富传承了下来。
      爷爷罗京焕,字德元,生于农历1864年5月29日(1864--1945)。爷爷忠厚老实,善良,好做善事,但家教很严,他给儿孙们定了三不准的家规:一、不准吸鸦片,二、不准赌博,三、不准吃牛肉。爷爷说:“牛儿要耕田,要拉车,只吃一点点草很可怜,不能再吃它的肉了。你们要是吃牛肉就要吃四两还半斤(即八两),要加倍偿还”,其恻隐之心让人钦佩。在那个年代,我们县城每月的二、五、八都要赶场,每逢赶场,我爷爷都要我们烧一大锅开水,泡上茶叶(苦丁茶能降火),放在大门口让赶场的农民和过往的行人免费饮用。爷爷还给人看期程,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遇有红白喜事要看个黄道吉日,都来请爷爷看。有的小女孩找爷爷给她穿耳朵(在耳垂上用针扎个小孔穿上线,长大了好戴耳环)。据说,我爷爷穿的耳朵能长命百岁。在那个年代的人能活到六、七十岁就很不错了,所谓“六十花甲七十古稀”,我爷爷享年八十二岁,算是高寿了。
上述这些看起来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但善事无大小,都该做。“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爷爷就是这样做的。正如邓举人在爷爷七十大寿中写的”罗君乡之善士也”,这是对爷爷最好的褒奖。
      父亲罗仲先,字敬孚,生于1907年(1907--1985)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父亲自幼读私塾,聪明勤奋,善良孝顺,十五、六岁就担起了勤俭持家的重担。父亲从没上过什么美术学校或书院画院,但在绘画方面有一定的天赋。除了《南极星辉》外,还画过一幅《八仙过海》,这幅画是用大红软缎做成四幅条幅,再画上八个神仙的图像,用金箔贴上,灯光一照金光闪闪,真美!这幅画每年过年都要挂在堂屋里,过年更加喜庆热闹。你看那张果老倒骑着毛驴,手执渔鼓简板打着道琴的欢乐劲;何仙姑苗条的身材优美的舞姿,好像是七仙女在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翩翩起舞似的;还有那蓝采和提着彩灯照着韩相子在亭台寺吹着萧,唱着赞美张果老的歌,悠哉悠哉,浪漫潇洒……等等,这些不管是画的人物还是山水,都画得栩栩如生,令人神往。遗憾的是这幅八仙图在“文革”的时候被收走了,没能保留下来。父亲还画门神,我们家过年贴的门神都是父亲亲自画的,左门神秦淑宝文雅智慧,右门神胡将军威武传神,贴在大门上比那卖的门神还好看。
      父亲真是多才多艺,除了画画还扎彩灯。记得小时候他给我们扎了一个龙头、一个龙尾。过年时,我和哥哥就在堂屋里耍龙灯玩,嘴里还敲着鼓点,的儿郎咚咚锵,的儿郎东东转……,真好玩,回忆童年的稚趣,真是其乐融融。父亲扎的彩灯还有桃、石榴、青蛙、蝉等等。那些彩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中旬,要做盂兰盆会,要上法桌,漂河灯,彩灯都要点亮起来,还要上街游行,非常热闹。
     父亲还自学中医,学成后给人看病、开药方、号脉都不收费。父亲开的药方还真管用,家里人有个头疼发烧、食积拉肚一副药没吃完病就好了。记得有一个姓颜的亲戚,患了很严重的关节炎,路都不能走了,父亲给他开了一个药方,将中药碾成面,用白酒吞服,服用半年后,竟能拄着拐杖慢慢走路了。八五年我回古蔺,颜心华姐姐还向我要这个药方,可惜当时我们还小,没把这当回事,什么药方都没有保存下来。
我写传家宝的目的,是要让罗家的子孙后代牢记祖辈们的高尚品德,并学习传承下去。要多做好事,待人接物要与人为善,以诚相待,教育子女要严,方法要科学,要教他们怎样做才对国家对人民有益。
       爷爷和父亲在世时,并不知道他们的事迹和画作会载入古蔺县史册,作为古蔺的文化精神财富传承下来。人们都说人死后灵魂就上西天了,如果上天真有灵的话,爷爷和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了。


      我们家的传家宝如果没有陈之光二哥的推荐,也只能放在箱子里压箱底不为人所知,要感谢陈二哥。再次翻阅陈二哥的书信、字画,就好像他还和我们坐在一起摆龙门阵。陈二哥的口才很好,讲起故事来非常幽默传神,有时候讲一句笑话,逗得人笑痛肚子。他在泸州川师上学时演讲比赛作文比赛都是第一名,解放后被选为四川省杰出青年,并代表四川省到北京参加1950年10月1日国庆观礼,受到朱总司令的接见。那一年他才20岁,真了不起!陈二哥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优秀品德,聪明才智以及遗留下来的画作、墨宝等等,都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兄弟姐妹心中,镌刻在古蔺人民心中。愿他的在天之灵和豫森哥哥以及结盟的兄弟们,象在世那样幸福快乐!
       写陈二哥我写不了。写一个人的生平是要从小到大,上学读书,工作、居住等都长期生活在一块,经常接触,互相交流,彼此了解才能写出真实的文章。我和陈二哥相处时间不长,各自的工作岗位相距太远,陈二哥的许多丰功伟绩我不知道具体的情节,不敢乱写。我仔细想了想也只能回忆起他在泸州川师上学的片段。陈二哥的聪明才智大家是知道的,上大学不成问题,家庭的经济情况也还可以,父亲是中医开有药铺,但父亲早逝,哥哥当家,嫂子不贤,对他们兄弟俩很苛刻,经济上卡的很紧,想上大学也不可能,只好到泸州考川师。川师是公办学校,是培养师资的,吃饭不要钱,民以食为天嘛,吃饭的大问题解决了才能安心读书。上学期间他也是勤工俭学,利用休息时间和他的两个同学(美二班)一块为泸州电影院画宣传广告及幻灯片在街头张贴和播放,找点钱买日常用品,生活很艰苦。陈二哥虽然生活艰难,但他还是乐于助人,就我而言,川师考上了但交不起学费(学杂费要交23块大洋),和我一同去考川师的还有位同学也交不起,还是陈二哥为我们担保,他给学校写欠条让我们缓交,我们才报名上了学。陈二哥学习成绩好,有口才,在学校威信很高,老师都很信任他。
     学校9月份开学,到11月中旬四川临解放前,学校放假我回古蔺,临行前陈二哥问我:“愿不愿留在泸州?在泸州我有饭吃,你就有饭吃,如果你想回去,我得找个可靠的人把你安全送回家我才放心”。我想到他生活也很困难,不能再拖累他,就回古蔺了。回家不到一个月古蔺解放(1949年12月10日),1950年3月初我参军离开了古蔺,三年后(1953年春)我在成都休假时得知陈二哥在省文联工作,方取得联系。1955年11月我随部队转移到开封、武汉等地,那时正是大跃进超英赶美,大炼钢铁的年代,大家工作都很忙,很少联系,直到1991年陈二哥退休后到苏州、杭州等地旅游,路过武汉在我家耍了几天。回成都后,我们书信联系多一些,所以才有了陈二哥给我写的几幅墨宝和画的熊猫。听陈二哥说过,他最好的墨宝是写给我哥哥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我已经找到,在罗宏那里,我让他拍照发过来给你们看看。我知道的就这些了。
 
作者简介:罗勖,又名豫兰,四川泸州古蔺人,今年90岁,与陈之光情同子妹。1950年参军入伍,1986年从武汉市城管局退休,现住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