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险峰
在泸县国家AAA级风景旅游区玉蟾山上,有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题书的径大五尺、铁画银钩的“玉蟾”二字(民国版《泸县志》载:“为黄山谷书”、明代大诗人学者杨升庵有诗曰:“我问金鳌峰,谁名玉蟾寺?题自黄涪翁,苔蚀银钩字。”)。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书法家将“玉”字写成“玊”,“蟾”字中的“言”写成“告”字少一撇。在惊讶之余,引起了游人的无限遐想和猜测。民间文学家于是编出了“黄庭坚醉书‘玉蟾’”的传说。话说一天,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慕名到玉蟾山游览,被山光水色所陶醉,使得他怡然自得,流连忘返。山上圆通寺老主持久仰黄庭坚大名,便将他迎入寺内,拿出玉蟾茶和玉蟾美酒来款待他。他们一面品茗饮酒,一面畅谈玉蟾美景。老主持见黄庭坚谈笑风生,兴致很高,便叫僧徒摆上文房四宝 ,请黄庭坚题赠墨宝。黄庭坚欣然应允, 即兴挥毫题写“玉蟾”两个古朴苍劲的大字。由于黄庭坚醉笔所书,竟将“玉”字的一点写在了上面,变成了“玊”字,留下了“醉书‘玉蟾’”的佳话。
又说当黄庭坚乘兴将“玉蟾”二字书于山石之上,州守王献可也是个喜爱书法的人。他上前欣赏之际,发现黄庭坚(山谷)书写的不是“玉蟾”,而是把“玉”字写成了“王”字。他犹疑之际正要发问,站在一旁的书僮见了,不由得笑出了声。黄庭坚一听,顺着书僮的目光,往岩石上一看,猛然从朦胧中醒悟过来,原来是“玉”字尚差一点。他急中生智,顺手在草坪边的花草丛中摘下一朵山花,往墨盘中蘸饱浓墨,朝石岩上的“王”字抛去。真是无巧不成“书”,黄庭坚这一“点”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刚好点在“王”字的右上方,“玊蟾”二字即鲜明地显露出来。王献可见书僮一笑,点醒大书法家黄山谷,使他以山花代笔,飞笑点“玊蟾”,留下书法中的绝世之作,不禁鼓掌称绝,大家不由得开怀大笑。长老双手合十赞道:“阿弥陀佛!黄大人醉书‘玉蟾’,当传千古,善哉,善哉!”从此,黄庭坚醉书“玉蟾”的故事,也就一直传扬下来了。
住持长老随后请来匠人将黄山谷书写的“玊蟾”二字镌刻在山岩上。来往观赏的人均盛赞山谷“玊蟾”二字苍劲有力,浑圆丰满。同时,又奇怪地看到“蟾”字下方少了“言”字,变成了一个“吉”字,众人都不知当时大书法家黄山谷的用意何在。有人向主持长老询问其中缘由。长老合掌答道:“善哉,善哉!此乃黄太史根据他的遭遇,彻悟后留下的一道禅机:‘少言多吉’是也!阿弥陀佛!”
也有论者认为,黄庭坚是一个“凡有言皆从根本来,且无一字无来处”的人,他一写到“王”字,就想到当时的皇上,不听从自己的忠言,反而把自己贬官到戎州。他认为当时的皇帝心胸狭窄,非常自大,他想那为什么要把象征你权威的玉牌挂在腰间呢?干脆戴在头上得了,于是,便把“玉”字的一点写在了上面,在这里有一点讽刺的意味。 把“蟾”字下面的“言”字写成了“吉”字,在这里,主要是寓意为“少言多吉,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笔者认为,对于民间传说,我们大可付之一笑:两个大字如此端正丰厚,绝非醉后疏狂之态时所能写出;论者之论,也纯属毫无道理的想当然(况且,“蟾”字中的“言”写成“告”字少一撇,而非写成了“吉”字。)
其实,它并不是醉后误书,而是有意为之,是出于书法艺术考虑而作的艺术处理。因为从整个书法作品谋篇布局来看,“蟾”字的右下部如果真实地写成“言”,由于连续三笔横画而显得呆板,所以写成“告”字少一撇,形成一个“错”字;又因为“蟾”字的右下部显得较重,“玉”字那一点再写在下边的话,就会产生下重上轻的感觉。因此,在书法上自成一家的黄庭坚就别出心裁,将一点写在上边,变成了“别”字“玊”。
玊,拼音:sù,形声字。字从王从丶,丶亦声。“王”指“王室”、“王公贵族”。“丶”字音、义同“主”,读为“入主”、“进驻”。“王”与“丶”联合起来,且“丶”位居王字右上部,表示“在手、肘部琢玉”。释义:(1)有疵点的玉。(2)琢玉的工人。(3)姓。后汉有玊况(见《后汉书•侯霸传》),后人以玊为姓。
另外,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怀素、祝允明、解缙、茂棠等在草书中都曾经将“玉”字写成“玊”(《草书大字典》中册P884页,北京中国书店出版)。
历代书法家所书“玉”字
再有,泸州著名书法家余安中先生为肖成全老师的《玉蟾•文化•经济》(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一书封面题签时,“蟾”字也作了艺术处理。
历史上,有意写“错别字”,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文化,一种是太有文化。在我国许多著名景区的牌匾上都看到过“错别字”。但是,这样的字背后都有它的历史典故,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话。如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风流宛在”匾中,“流”字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都成为了“错”字,这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
(本文作者系泸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