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娜:煤炉子上的冬天(散文)

2021-01-12 11:02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作者:杨丽娜 说起冬天,不寒而栗的感觉正在逐渐模糊。一块小小的暖气片,将冬日的冰寒,转换为春天的序曲。可就在这暖融融的生活里,我却无比怀念那些曾经在煤炉子旁度过的岁月。 对二十年前豫西老家的记忆中,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煤炉子。蜂窝煤球摞着装进



作者:杨丽娜

     说起冬天,不寒而栗的感觉正在逐渐模糊。一块小小的暖气片,将冬日的冰寒,转换为春天的序曲。可就在这暖融融的生活里,我却无比怀念那些曾经在煤炉子旁度过的岁月。
     对二十年前豫西老家的记忆中,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煤炉子。蜂窝煤球摞着装进煤桶里,煤炉子朝朝暮暮,无休无止的工作着。尤其是在冬天,村民们的生活起居基本上都围着煤炉子转。
     回想起上小学时的冬天,放学后不仅要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吃罢晚饭,还要接着做父母安排的作业—剥玉米。天寒地冻的村庄,屋子里冷的像个冰窟窿。迫使剥玉米这项工作,只能依偎在灶房里的煤炉子旁进行。夜色降临,母亲把碗筷收拾妥善后,父亲就到仓房里拎出来一麻袋晒干的玉米棒子。见此情形,我连忙去搬来小板凳,排列在煤炉子旁边。我们一家三口,坐在小板凳上,凭借着从煤炉子体内散发的热量,把一颗颗金黄的玉米粒从玉米芯上剥下来。
     母亲常在煤炉子的边缘摆上花生和红薯,父亲则大方的示意母亲打开炉子下面的封口。这样,炉火很快就会旺盛起来,灶房里的温度也会匀实上升。不多会儿,花生仁的酥香,红薯的甜糯,还有活跃的热流,它们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粗粗的麻绳,摇散笼罩在屋顶的寒意。
     总感觉那时候有干不完的农活,剥完玉米剥花生,剥完花生剥豆子,整个冬天的夜晚几乎都在煤炉子边干活。如今想来,那是一段多么温存的时光,小小的煤炉子,将一家人的心紧紧的聚拢在一起。炉子上的美食,缓解着枯燥的劳动,也慰藉着寂寞的嘴巴。而父母也从来没有吝啬过珍贵的煤球,在艰难质朴的岁月里尽其所能的呵护着我们这个小家庭。
    血肉之躯终究没能抵挡住冬日寒冷的侵袭,我的双脚小指头均被冻伤。又肿又痒又痛的脚指头,不仅让母亲看了心疼不已,更是让我遭受不少苦罪。幸而母亲寻得偏方,用去年的雪水在煤炉子上沸煮后浸泡双脚,我的脚指头才终获救助。往后的冬夜,母亲就推掉所有农活,夜夜伴着昏黄的灯光坐在煤炉子边上纳鞋底,逢鞋面。隔上十天半个月,就会有一双崭新厚实的棉鞋被温柔的放在我的床头。至此以后,冻疮再也没有光顾我的双脚。定是那善良的炉火,从母亲的指尖悄悄滑落进棉鞋里,给我力量去战胜严冬的考验。
     庄稼人进入冬季就闲了下来,枯燥乏味的冬天显得格外漫长。因此,煤炉子旁边也是冬日里聊天消遣的重要场地。由于父母平日里待人和气,态度可亲,左邻右舍就偏嗜携着妻儿来家里串门。清白的家庭,没有什么可以招呼客人的。只好把煤炉子打开,烧上一壶白水,端来一盆爆米花,邀请客人坐在煤炉子边上取暖。当黄色的火焰疯狂的舔舐着壶底,壶嘴也会发出尖锐的口哨提醒大家水开了。父亲取出一袋猴王牌茉莉花茶,挨个给客人沏上一杯。客人便乐开了花,说居然喝上茶水,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更惹得满屋子喜气洋洋。男人女人聊着各自得意的话题,孩子们边吃爆米花边窃窃童语。大人的语言和孩子的语言还时不时碰撞出一些生动的笑话。煤炉子旁拉家常的日子就像一粒粒砂糖,洒落在冬季这碗平淡的白粥里,让我念念不忘。
    不知不觉,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社会的发展,煤炉子在缓缓退出生活的舞台。我们搬进了楼房,配置的天然气和暖气片既干净舒适又简单便利。但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什么,没有了黑乎乎的煤球,没有了烤红薯的香味,没有了喝茶聊天的自在。
    去年到姨妈家走亲戚,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在姨妈家重新与煤炉子相见。不过,这是一个新式的煤炉子,身形庞大,炉口向四周延伸出一个桌台。姨妈说,这种煤炉子不用担心煤烟问题,还聚气保暖;宽绰的台面,是饭桌也是茶桌。说着,姨夫拿出他珍藏的一套盖碗茶具,还有去兰州旅游时带回的三炮台。我呢?紧忙起身烧水吧!
   时隔多年,我们一家人又围坐在煤炉子旁边喝茶聊天。水烧了一壶又一壶,茶续了一杯又一杯。 我在炙热的亲情中重新温习着在煤炉子上走过的冬天。当灰白成为主色调,当矫情的鸟雀飞走,当白雪覆盖了大地。还好,有一方炉火悄然把村庄冬日里这些阒然的日子烘烤。那闪灼的火苗中,躲着一个个温馨的梦。
 
作者简介:杨丽娜,白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发表《北方法制报》、《吉林日报》、《沈阳铁道报》、《法制日报》、《河南工人报》等刊物。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