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泸州8月14日讯(徐晋记者 初旭)“亿万斯年,地壳痛苦的分娩,劈开一道生命的豁口,我们拥有了母性的沱江,也有了雄性的长江。两江披荆斩棘而来,在红丘陵上拥抱,在十万大山间交融,用中国书法的气派,在这里写下了一个律动的“人”,于是抽惠扬花的生命,演绎出“风过泸州带酒香”的壮景,我们拥有了这座飘香的城池, 我们也拥有水北之江阳。
“城下人家水上城,江城红处一江明”诗人张船山望江兴叹之佳句,震颤了迢遥的历史,斗转星移,泸州的文化从历史的源头日积月累,渐成高山,叹为观止。这座充满古韵的川南名镇,也因此魅力四射。这座山水相依,气候宜人,江水穿城,绿翠浸润的城市,令人沉醉。这片富饶的西部热土,窖酒飘香,人杰地灵。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座城市以千年的文化沉淀,从历史的断层处站起来,以新的姿态,踏上经济发展的高速快车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泸州江阳区的产业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向世人展示了一篇可歌可泣的盛世华章。最近,中国经济网四川频道记者一行,走进江阳看江阳,推出泸州江阳区产业突破发展系列篇,以飨读者。
“快看,快看”经过华阳街道小湾子的人,都这里正在建设施工的景观好奇。原来,这里是江阳区华阳街道“锦绣华阳统筹城乡示范带”项目“锦绣华阳广场”正大门,而广场中心正是一颗高达10米的西兰花束。正如西兰花,西南之境,醉美之华,泸州市江阳区在统筹现代城乡发展过程中,着力强农惠农,打造“中国酒城•醉美封面”。
特色农业腾飞
农业示范区启动和华阳蔬菜节
“变化好大!”这是数年在外打工的江阳区黄舣镇长山村村民赵光跃返乡发展时的第一句话。黄舣镇曾是江阳区比较落后的农业镇之一。但近3年来,黄舣城镇建成区面积拓展近4倍,达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长10倍,达3万余人。项目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00元,高出全区人均水平1400余元。是什么带来了这一巨大的变化?
沿着产城大道,“粱-油-蔬”轮作的万亩“泸州老窖现代农业示范区”十分醒目。近年来,泸州捉来打造“中国酒城”,酒业发展迅猛,优质高粱供不应求。但外地高粱产地多在东北,以粳高粱为主,支粘淀粉含量偏低,成熟度不够,品质难以达到泸州老窖标准酿造。泸州本地产糯高粱,支粘淀粉含量高。气候、土壤、环境的差别,造成外地与本地高粱的品质不同,酿酒品质差异明显。2010年,泸州市江阳区政府和泸州老窖集团,联合打造“四川省泸州老窖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优质酿酒原料基地。示范区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总投资预计达150亿元。示范区深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实施“有机高粱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和“酿酒专用高粱标准化种植技术集成示范及基地建设”项目,酿酒专用高粱品种“国窖红一号”填补了白酒酿酒专用高粱品种空白,“泸州糯红高粱”成为全国第一个高粱类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产品,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酒专用高粱研发中心成立……示范区通过在高粱育种和生产方面的研发,取得了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将建立高粱三系杂交种和常规良种繁殖基地4000亩、酿酒优质高粱种植示范基地1.2万亩,直接带动全市70万亩高粱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全省200万亩高粱基地发展。
高粱产业只是江阳区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做大优势产业集群规模的缩影。全区已形成包含江南片(黄舣、弥陀)的龙眼和江北片(通滩、况场)的甜橙的特色水果产业集群。同时,江阳区蔬菜产业以发展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机制新的特点,被省政府认定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0强县之一。2013年,江阳区以高粱、蔬菜、水果三大特色产业为依托,建立示范基地6个,带动全区种植高粱、蔬菜、水果共46万亩,粮食产量和畜牧产值稳定增长。
专合组织搭桥
专合社的技术人员在查长蔬菜长势
走进华阳街道西岸村一蔬菜种植大棚内,一群农民蹲坐着听讲得津津有味,围在中间实地讲解黄瓜嫁接技术的是江阳区蔬菜产业联合体党委技术推广党支部邀请的农技专家。“老师有把手教,这讲座很实用!”农民吴健觉得收获很大。
早在2011年10月,江阳区政府即出台《关于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扶持业主,把种植大户引入规划区进行生产示范,通过龙头企业、示范性专合组织以及家庭农场的带动,采取“专合社+超市”、“超市+专合社+农户”、“公司+专合社+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带动农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2013年新培育1家省级、2家市级龙头企业,全区龙头企业达24家,建有优质农产品基地269个,其中种植业基地面积38.6万亩,水产业基地面积700余亩,累计带动农户86159户,助农户均增收1300元。2013年新增2个省级、10个市级农民示范专合社,累计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7个,全区组织化生产覆盖率达70%。专合社成员人数9877人,建设种植业基地94141亩,基地辐射带动农户30034户,专合社成员户均增收25311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4698元。
同时,江阳区落实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探索发展家庭农场。江阳区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经营的一种重要载体来抓,在培养的600户种植大户中探索建立了符合条件的各类家庭农场43个。
江阳区创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农业生产体系,打造“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粮户集聚”农业经营模式,稳步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通过龙头企业、示范性专合组织以及家庭农场的带动,促进股份合作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变股民,促进农民增收。今年新培育了1家省级、2家市级龙头企业,2个省级、10个市级农民示范专合社,引导82户种养业大户择机探索家庭农场发展模式。
重点项目引领
董允坝万亩田园基地
随着产业大道延伸线右侧,爬上李山山顶,放眼正是无垠的绿色,脚下正是江南新区董允坝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规划区域——江阳区分水岭镇和弥陀镇。分水岭镇负责人激动地说:“董允坝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从规划开始,一切都是高起点,一切都立足农民增收,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将观光、休闲、农业融为一体,打造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独特亮点。”。
江阳区农工办主任朱蔺坚对董允坝项目信心坚定。“项目预计总投资7.4亿元,清理了农业、水利、交通、畜牧等部门项目情况,进行整合、打捆安排,坚持以‘双挂钩’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为主,支撑项目区聚居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建设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准备在董允坝项目核心区建设2000—3000亩台商现代农业示范区,从台湾引进特色水果、花卉、蔬菜等的优质品种,同时新建一个生物有机肥加工厂,满足董允坝现代农业有机农业需求。到2014年底,项目区将建成酿酒专用高粱暨轮作蔬菜产业基地8000亩,建成优质稻及制种、轮作蔬菜产业基地3600亩。”
传统民俗技艺DIY、捕鱼抓鸭争霸赛、吃西瓜比赛、乡村美食冷餐会、“最美西岸阳光”摄影大赛……对,6月21日,没看错,来自泸州各区县及周边城市的数千名游客参与田园大Party正在江阳区华阳街道西岸村举行,标志着“锦绣华阳•西岸阳光”乡村旅游季正式开启。
今年以来,新设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区长担任组织,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按照生态、科技、园艺、游乐的理念实施锦绣华阳产业示范带建设,西岸村位于示范带核心区域,打造万国蔬香园、奇蔬异果园、舞悦渔歌园、创意蔬影盆景园和花田囍事玫瑰观光园五大园区,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全市绿化示范村”。
创新机制保障
江阳区蔬菜产业联合体党委技术推广党支部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基层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江阳区以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基本形成了以规划为指导、以政策为保障、以投入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机制和大格局。”江阳区分管农业的副区长杨斌强调。
以规划为指导,优化产业整体布局,推进现代农业“全域化”。围绕“全域江阳”战略目标,立足独特区位优势,初步形成了“一带两片三圈四基地”的产业布局。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全区建设10个蔬菜、3个龙眼万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3个万亩优质酿酒高粱基地、1个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3个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万亩示范区。
以政策为保障,狠抓目标管理考核,推进现代农业“制度化”。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统筹协调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工作。
以投入为支撑,狠抓产业发展投入,推进农业融资多元化。设立每年1500万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财政专项资金,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现代农业发展投入机制;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形成合力;以城带乡,收益反哺,大力争取并实施土地整理和“双挂钩”项目,坚持把土地出让收益的15%作为农业开发基金,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