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旭
老家龙厂沟,地处乌蒙山深处。这里虽然是一条夹皮沟,但不缺文化的滋养。自明朝万历年间,先祖“湖广填四川”扎根这里,就始终注重教育,子孙能“蛟龙出山沟”成为祖辈人的夙愿。我作为先祖的嗣孙,始终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就只能站在文化的边缘,望“文”兴叹。
一年年,一代代的文化滋养,沟里可谓“文脉”不断。每当沟里有人家婚丧嫁娶,你看那满堂的红对联,不仅内容丰富多彩,那字或中规中矩,堂堂正正,或刚劲有力,潇洒自如。当地有学问的人总是在现场围在一起,抽着山烟,摇着蒲扇,对一些楹联进行点评,那热闹场景,不亚于一场书法艺术沙龙。
当地的民房,或坐南朝北,或坐西向东,但无论穷与富,除了厨房或住宿的屋子之外,一定有一间堂屋,这间屋子除了堆放粮食之外,更多的用处在全家吃饭和招待客人,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供奉祖宗。堂屋的正中央墙上,有一个神龛,民间称为“家神”,主要供着“天地君亲师之位”的牌位。这几个字看似简单,在书法上则很讲究。
天不连二,地不离土,君不开口,亲不闭目,师不齐肩,位要端固。意思就是在书写天字时,天字要分两笔写,第一笔写一个正楷的一,第二笔写一个大;地不分离,地字需要一笔写完;君指皇帝金口玉言,所以君口不开,口一定要封严;親字要做到亲不闭目,所以目千万不能封严。師和师是同一个字,指的是老师、孔圣人,所以师不并肩,币字要写下点。然后就是用正楷字写“之位”二字。
同时,"天地"二字写得很宽,取天宽地阔之意;"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不能留口,谓君子一言九鼎,不能乱开口。"亲"(親)字的目字不能封严,谓亲不闭目;"师"(師)字不写左边上方之短撇,谓师不当撇(撇开)。反映出民间对五者神圣的崇拜。写"天"必须站着写,写"地"则必须坐着写。"地"不能大过"天","国"虽然不可大于"天",但最好看上去跟"地"一般大小,以示泱泱华夏富有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亲"与"师"则字体略小。在旧社会,一般都写得"天地君亲师",民国后,我国君主制度废除,民间遂将君字改为"国"字。时下成为"天地国亲师"也不过时,现在是两者并存,并无定论。有的家里,并不每年都重新写牌位。有的就装裱成卷轴悬挂,可以用很多年。
在当地民间,一张纸上随"天地君亲师"同时供奉的,还有正对纸的左边,从左到右是"X氏先祖","赵公元帅",正对纸的右边,从左到右是"灶王府君","观音大士"。"*氏先祖"也有做"X氏门中"的,"观音大士"也有做"观音菩萨"的。 在“天地君亲师”牌位的两侧,都有一副对联,大多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岁灯",横披是"光前裕后",其他地区,也见有写这副对联的,不过另外一个版本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差别不大。也有的地方写的是“祀祖礼神祈福禄,维纲绍纪统经纶”,还有“天高地厚君恩重,祖德宗功师范长”,这副对联当然只适用于写“天地君亲师位”的了,不过也见过“天高地厚国恩重”的。
在神龛的两边则是有关这个家族的陪神联,像我们王氏家族,一般的陪神联为“兰亭一序千秋远 铁画银钩万古传”,对联引用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及光耀千秋的书法艺术这两大典故。同时,在陪神联的旁边还有一幅塞角对联,这幅对联一般是教育孙子怎么做人做事。如“忠孝传家远 诗书润泽长”、“耕读为本 忠孝传家”等。
在龙厂沟当地,一些殷实人家对这块特别讲究,有婚娶这样的喜事,一定要提前预约当地有文化的“书法家”写过“满堂红”,工资钱是少不了的。现场上,“书法家”们看见有人围观自己的“作品”,也会在旁边喜形于色,沾沾自喜,不时插进人群,权威的自我点评一番。
那时候的我,还是一个小屁孩,不懂什么书法艺术,更不知道什么文化传承,村民们看来“高大上”的事件,在我眼里“一钱不值”,只管和我的小伙伴们在自己的“百草园”里抢鞭炮,玩泥巴……
走出龙厂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幸接触到一些文化方面的事情,但对书法这门费时费力的艺术仍然无心过问。后来,为生计奔波,更对此毫无兴趣。
二0二二年九月的一天,一场意外的新冠袭击我所在的城市,一夜之间,整座城市病得不轻,我所在的居民小区实行“静默”。每天除了上楼下楼“核酸”之外,就是玩手机,无聊之际,边想起老家老先生们书写对联的故事来,边搜索看一些书法直播课程。一时间,对书法艺术特别地感兴趣。
我一边看,一边找来旧报纸进行练习,时间一长,竟然无法割舍,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每天早上练习半个小时,晚上练习一个小时。一个多月来,自我认为有所长进。在这个“凡尔晒”的时代,我也大胆到微信、抖音去晒一晒,居然得到许多网友的点赞。书法让我交往到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朋友,每有作品“晒”出来,有位芳的书法爱好者总是第一时间给我点评,有的甚至要我定制给他挥毫泼墨……书法艺术让我愉快地度过了一个“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日子。
我知道,我的所谓“书法”上不了台面,也不会成为什么“书法家”,但她一定伴随着我走下去,成为我的终身爱好。说不准,自己不经意的一次“跨界”行动,会成为书法与写字之争,打碎那些“高深莫测”的书法神话,让书法这一传统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
作者介绍:初旭,原名王先军, 民建会员,资深媒体人,品牌策划人。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研究学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基层法律工作者,《中国报告文学》签约作家,《激情岁月》传记丛书创始人,大型纪录片《航拍赤水河》导演、总撰稿,国家北斗导航数据服务中心四川分中心宣传顾问,西南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宣传顾问。出版有散文集《山地风流》、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主编大型文集《泸州百业赋》、《最泸州》、《泸商记忆》(与人合作)《古蔺共青团史》(与人合作)、《巴蜀名胜楹联大全》(与人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