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德网络-川南经济网-chuannane.com

川南经济网老版

川南经济网

当前位置: 川南经济网 > 文旅

初旭:古蔺龙厂沟传奇

时间:2024-06-18人气:编辑: 初旭

微信图片_20240618155815.jpg

初旭

四面苍山归龙溪,八围关锁似宫廷,蛟龙出海腾细浪,虎踞狮蹲现祥云。”这是一个外地风水先生对古蔺龙厂沟的题咏,也是对这片山水的真实刻画。

龙厂沟,亦叫龙溪。位于川黔交界的四川省古蔺县丹桂镇金龙村境内。这里大山雄峙,横亘千年,重重叠叠,沟沟坎坎的山峦,将这里包裹得严严实实。这里地方小,连个正儿八经的名字也没有。先人们顶着太阳,扛着冷月,成群结队从湖广迁徙来到四川古蔺等地讨照为业,当地王氏三世祖王天爵就创业于丹桂镇龙溪基坎。

微信图片_20240618155806.jpg

据说,这是一个五龙出海,虎狮锁口的地形,天爵祖建造三合头祖屋时,从平基动土,到串架上梁,一天到晚,阴雨绵绵,正在上房梁这天,突然苍天放晴,匠师正在祭粱时,众人一阵惊呼,原来,门口的田坝中一条水桶粗蛟龙正高举龙头,等待主人“吩赠”出海。王氏主人找来纸钱香蜡,祝告天地:浪高龙出海,天清日当空。只见四面山沟,洪水滔滔,汹涌澎湃,随着波翻浪滚,那蛟龙载沉载浮,直奔大海。从此,便有了龙厂沟的大名。时下,王氏三百多年的祖屋还在,三合头的瓦屋虽已破败,但保存较为完整,那石檐坎、石坝子还在。特别是院墙外的两座石围子,历经百年风霜,布满苔藓的岁月,清晰可见昔日的辉煌。保护这些古老的历史遗存,早已迫在眉睫。  

古时候,有十人牵手合围的古楠木屹立沟中,绿叶如盖,遮天蔽日,犹如一颗定海神针护佑着两岸生灵。每当日出日暮,白鹭、野鹤翔集楠木,上下翻飞,好似满树绽放的花朵。逢年过节,有村民为古树披红挂彩,还在树下焚香许愿,祈祷一方平安。古老的楠木灵性十足,成为这里一道特别的风景。故有文人雅士将这里的一些景观集纳成“八景”,什么“南岩古木”“赖洞紫烟”“蕨沟棒响”“双脚滑石”“鸡岭巍峨”“山鸣谷应”“白果迎门”“五台远眺”等,这里的“南岩古木”就是指沟中那颗高入云天的楠木。在清光绪十年刻印的《王氏家谱》中,王氏嗣孙王光普曾撰文《龙溪宗祠记》,对龙厂沟当地的人文进行记述。

龙厂沟虽地处偏远,但自古人文荟萃,对沟两岸,有文有武,层出不穷。从王德兴的文笔,到王克修、王纯武、王义能的医术,从王应昌、王要武父子的机智风趣,到王达道、王履德、王正道的学识,再到王小山、王自能的功夫,在方圆几十年均屈指可数。王正道所撰对联至今还在民间广为流传:天爵祖创业龙溪迄今四百载,犹幸叶茂枝繁小称川黔望族;众嗣孙承基坎上相传十余代,且喜农昌学秀可云耕读世家。”“家宅建龙溪,北泉流水东归去;天山逢夹道,问祖儿孙八面来。

微信图片_20240618155717.jpg

谈到王应昌、王要武父子,更是医文兼修,机智过人。某年春节父亲王应昌为了考考儿子的学识,便以自己的名字顺口出上联:应昌既昌,昌来昌去昌爵士。儿子王要武略一沉思,随后即兴对出下联:要武就武,武进武出武公侯。王应昌连连夸赞儿子:不愧是王氏子孙。

据说,王应昌为了走近古蔺观文云庄,拜访曾百万,就装成一位擂子匠混进曾家,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曾百万。一天晚上,他躲在厕所里听曾家的私塾授课。私塾先生对弟子说:东方明也。王应昌在厕所随即应答:非东方则明,乃是月出之光。私塾先生急问:你是谁?王应昌答道:乃擂子匠也。私塾先生又问:姓甚名谁,何方人氏?王应昌答道:免贵姓王,吾乃彭河(丹桂镇明清时称为彭河)龙厂沟人氏是也。私塾先生闻听是龙厂沟人氏,便谈起当地的知名人士王德兴等文化名人,私塾先生跷起大拇指:连连说:不愧是公侯之后。

此后,通过私塾先生引荐,曾百万知道王应昌医文兼修肃然起敬,便告诉说,家有儿子,患病多日,茶饭不思,不见好转,求王应昌把脉诊疗,王应昌通过一番望闻问切,开出一剂“十八反”,曾百万一见处方,大惊失色,王应昌看出对方顾虑,笑道:先生不必多虑,我不走,我待公子病有好转才离开。曾家公子服药半个时辰,便吐出一坨缠满血丝的柿子,病情大为好转。通过几天疗养,很快气色红润,精神如常。曾百万见王应昌如此高明,便试探问:王先生既然医好儿子怪病,我家水病了能否医好?王应昌告知,要把脉才知道。王应昌在曾家人的陪同下,查看了曾家15里之外的饮水源,知道是水沟中途断裂,导致饮水不畅,他吩咐曾家找来谷壳,小米糠,从水源处沿沟往下游冲水,很快糠壳将缝隙处堵塞,曾家的饮用水又恢复了,龙厂沟王应昌为曾家医水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在古蔺地区广为流传。

关于龙厂沟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些早已被历史湮灭,只有一些文化碎片还散落在民间。如文笔了得的王德兴,曾见过白果开花马落牙,麻雀跨步,八月十五现月铧。弟子遍地川黔两省,并为弟子准确预测考题“邦君树塞门”的故事;王小山骑着龙须马激战洪秀全部下,永宁境内巧妙击退匪帮的故事;老中医王克修改当归尾为当归头,改补血为活血,为丹桂立木楼刘氏祖婆医治疾病故事等,不一而足的传奇一直散落民间,成为当地人的精神食粮。

龙厂沟自王天爵祖创业龙溪以来,文武兼备,龙脉不断。有人说,这些都得益于那棵绿云遮天的古楠木,这棵大树一直荫佑着这里的人们。时间推至上世纪60年代末期,有阴阳先生路过龙厂沟,眼见这里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心生嫉妒,便暗中使坏,鼓动当地人将楠木砍伐,据说,那伐木人几天几夜才将楠木伐倒,张开的伐木口子,不断有木汁渗出,殷红的血水将周围的泥地染红一大片,老远看去,就像一片盛开的花朵,亦像一只流泪的眼睛。据说,楠木放倒那瞬间,只听见一声巨响,就像天空放了一个响雷,几里外都听到响声,许多村里人都无意间打一个冷颤,一些老人则直呼“报应啊报应!”。一时间,对沟两岸,天昏地暗,瘴气乌烟,村里人不知所措。从此,这里的人常窝里斗,不思进取,一蹶不振。

这棵古木放倒以后,就像村里死了一位德高望重,煞气浓郁的老人,无人敢接近。时隔多日,才将楠木截断拉条运走。事后这些伐木人和参与运输楠木的人均遭不测,或牛死马遭瘟。楠木树干被砍伐,留下一个巨型树桩,就像村里的一块伤口,多年不曾愈合。大约在三四年前,有人发现了楠木的木用价值,成都有商家又通过中间人前来购买楠木树桩,用刀砍,用电锯才将树桩创翻,有一对碗口粗红蛇盘绕在树桩下,举着头,哇哇直哭,吓得创树桩的人一窝蜂四散。待众人回过神来,什么也没有看见,只有那树桩横卧在苍黄的天底下,微微有些颤抖……

微信图片_20240618155750.jpg

不到半年功夫,那卖树桩的人暴病而亡,陆陆续续有搬运楠木树桩,参与找“快钱”的人要么摔断腰,要么折断腿,当地有人去犁地,捡到一根碗口粗的楠木树根,卖到150元钱,也害大病一场,花掉三百多元住院费才算躲过那场楠木引发的劫难。购买楠木树桩的那家公司,不到两年时间,老总儿子遭遇车祸,公司直接破产倒闭。 有人说,这些人遭遇所谓“报应”是一种必然,也有人说是一种偶然。不管是偶然还是必然,那楠木修炼千年,早已赋有灵性是真的,村里没有人敢不相信。有风水先生路过龙厂沟转悠了半天,告诉村里人说,这里是一个五龙出海,虎狮锁水口的地形,那楠木就是一颗定海神针。地形还在,神针没了。弥补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以树还树,二是修塔一代替之。

这位风水先生的话是否可信,不得而知。但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传承着这方文化脉络是完全可取的。当代诗人喻永刚先生曾到这里旅游,吟诗赞叹

山环岭绕舞龙吟,

沟纵林茂啸虎声。

瑞兽仰空五台秀,

飞凤点水九峰横。

神旨古树撑华盖,

律动灵泉起祥云。

青芒凌霄书锦绣

碧田盛墨诵诗文。

我们是龙的子孙,泸州是中国龙文化发源地之一。龙厂沟也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符号,她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这片乡愁。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