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旭
鲁迅先生有一次在家里宴请郁达夫、柳亚子等几位作家朋友,席间,鲁迅的独生子海婴连把两颗丸子咬一口,又吐了,说是变味的。而其他人吃时也没有觉得什么,许广平责怪海婴调皮,客人们也觉得这孩子想必是惯坏了。鲁迅先生却不然,他从桌上挟起被海婴吐掉的丸子,尝了尝,果然是变味了的。他感慨地说“孩子总有孩子的道理……”。写这回忆文章的,是当时在座的柳亚子先生。那种感动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读毕掩卷,一种羞惭内疚的感觉蓦然袭上心头。
就在不久之前,女儿可可还不到一岁。那天,妻子上街,我在家带孩子,孩子哭闹,一个劲地往我怀里蹿,挂着泪水咬我的耳和手,我知道她肯定饿坏了,忙用昨天晚上妻子喂剩的奶粉温热喂她。
孩子看见奶瓶,本能地马上破涕为笑,哇哇地张着小嘴要奶吃。可吃了两口,她却用手推开奶瓶,又大哭不止,并用小手乱抓我,表现出十分愤怒。我又再次喂奶,孩子连嘴也不张,固执地推开奶瓶,又哭闹不止。我发火了,在她稚嫩的屁股上就是几巴掌……
这时,妻子回来了,告诉我说,每天的奶粉要更换,说不准昨天的早就变味了,我吸了一口,果真是这样。我立即负罪般地给孩子换了新鲜的奶粉,孩子咕咚咕咚地吸个不停,吃得那样专注。我看她时,她无怒、无怨、无悲,小眼睛不时眨一眨的,表现出异常的平静,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的女儿可可就是这样,她冤枉,但没有鸣冤叫屈;她可以要求平反,但她宽容大人偶尔的失误。是的,鲁迅先生那一颗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且能以宽阔的胸襟来包容别人犯下的错误(哪怕是孩子),为什么我就不能呢?况且孩子何错之有?
孩子把大半瓶奶吸完后,又露出满足的微笑,亲昵地用小嘴舔我的脸庞,表现出一种浓郁的父子情谊。孩子,你知道吗?你对父亲的谅解和宽容,实际上是对大人无心之过失的一次深刻教育。(图片来自于网络)
原载:泸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