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初旭
最近,各地推进落实六部委《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引发大众关注。据悉,泸州市民政局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厅要求,严格按程序推进实施,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小区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清单,确保地名总体稳定。有报道称,泸州城区两个“洋地名”小区完成清理整治,“海上威尼斯”更名为珑湖半岛,“曼哈顿”更名为天泰雅居。可见,泸州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并没有流于形式或文件,而是落实到了行动上,值得点赞。我们在进行城市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时,请别忘了广大农村。
国家六部委《通知》提出,一些地区存在一些“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割断了地名文脉,损害了民族文化,妨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活动,应对居民区、大型建筑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不规范地名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在我们广大农村,那些“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情况基本不存在,但以讹传讹,割断地名文脉,损害了民族文化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偏远农村的地名和乡村道路标识标牌,某些单位不经过调查研究,想当然地立地名碑,树地名标识牌,给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地方史志编写、文化传承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一个地名,就是一方文化,也是一方百姓的文化自信。但在一些人眼里,就成了儿戏。笔者曾经工作过的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丹桂镇,辖区内有一个叫龙厂沟的地方,据《王氏族谱》记载,这里自古就名为龙厂沟,其缘由是沟里有五条山岭,被人称作“五龙闹海”而来,一些部门在沿公路一线树地名标识时,不经过调查研究,想当然,以讹传讹,莫名其妙将此标注为“刘厂沟”,看似一个简单的地名,却引起了许多村民的不满,硬生生将这里几百年的地名文脉割断,实感悲哀。
在古蔺的另一个叫“护家”的地方,原本“傅家”,是因为这里傅氏人居多,又因川滇边务大臣傅华峰在监禁期间写成《西康建省记》一书,解甲归田后,在当地举办碗厂、锅厂、油房等实业而得名,可不知后来什么原因,这个地方就从“傅家”变成了“护家”。试问,若干年后,让我们的后世子孙如何对这里的文化进行考证和传承。当然,在我们的调研中,类似的不规范地名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
近年来,国家对规范地名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系列决策部署,出台了相关文件,对于净化地名环境、延续地名文脉、加强地名管理,进一步提升地名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推进地名标准化建设、传承弘扬优秀地名文化。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在出台地图、标注地名、树立地名石碑、标牌时,最好通过文化旅游部门及地方文化志愿者,对当地地名和民俗文化进行前期调研,再去实施,不要去做一些拍脑袋工程,让当地干部不满意,群众不满意,让后世子孙唾骂。
作者介绍:初旭,原名王先军, 民建会员,资深媒体人,品牌策划人。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研究学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基层法律工作者,《中国报告文学》签约作家,《激情岁月》传记丛书创始人,大型纪录片《航拍赤水河》导演、撰稿,国家北斗导航数据服务中心四川分中心宣传顾问,西南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宣传顾问,从事网络传媒和法律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