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德网络-川南经济网-chuannane.com

川南经济网老版

川南经济网

当前位置: 川南经济网 > 健康

散文里的中草药之:半阴半阳说半夏

时间:2025-08-01人气:编辑: 初旭

微信图片_2025-08-01_172618_680.png

初 旭

  草木有灵,药香传情。当指尖拂过一页页关于中草药的文字,我们仿佛听见了古老土地上的生命絮语——它们或许是田埂边不起眼的蒲公英,或许是墙角悄悄蔓延的爬山虎,又或许是窗台上那盆默默抽芽的薄荷,在寻常日子里藏着不寻常的人生智慧。“散文里的中草药”系列最动人之处,在于一个外行来写内行的东西,跳出了医书的刻板与艰深,以散文的温润笔触,将一味味草药化作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这或许成为一座桥梁,让更多人走进中草药的世界,在故事里感受草木的可爱,在生活中践行健康的智慧。毕竟,当我们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懂得从草木中汲取力量,便是对生命最好的呵护。——作者写在前面的话

  立夏的雨,总带着夏日黏糊的潮气,把龙厂沟老屋后的坡坎润得透湿。母亲用竹片轻轻拨开腐叶,一团圆滚滚的块茎便露出来,裹着新鲜的泥土腥气。这是半夏。” 她指尖蹭过那层薄绒毛,“过了立夏再挖,药性就偏了。

  半夏的别称很多,各地的称谓也不一样,什么三叶半夏、三步跳、麻芋果、山麻芋、燕子尾、地慈姑、球半夏、尖叶半夏、野芋头、老鸦头、三步魂、麻芋子、三棱草、洋犁头、扣子莲、生半夏、土半夏、野半夏、地珠半夏等等,老家以半夏、山麻芋的叫法最为常见。

  半夏入药历史比较悠久,《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中均有其记载。半夏的名字很有讲究,它生长旺盛期在仲夏(夏天的四、五、六月之中,即五月),而这时恰好是夏天之半,天气也是由阳转阴、由热转凉的分界。基于此,古人认为,禀受其气的半夏具有“交通阴阳”的作用,这也是《黄帝内经》中用半夏治疗失眠的原因。

  那时不懂药性,只觉得这名字有些古怪。半阴半阳的坡坎,不长在烈日下,也不躲在浓荫里,恰在明暗交界的地方扎下根。三裂的叶片像孩童摊开的手掌,脉络里藏着季节的密码。母亲说它“应时而生”,春末夏初的潮气漫上来,它就趁着劲儿钻出地面;等暑气铺展,反倒收敛了锋芒,把力气藏进地下块茎里。

  后来在药铺见半夏,已是干透的模样。褐黄色块茎缩成小团,像被岁月抽走水分的鹅卵石。老中医用戥子称出少许,单独包在草纸里递与病家,再三叮嘱“务必炮制透彻”。才知这温驯草木原带三分烈性——生半夏汁液沾在皮肤上会痒,误食更麻烦,让人很难受,难怪有的地方称它为“三步跳”,有一定道理。药用时必得用生姜水浸泡,瓦锅反复翻炒,褪去“戾气”才能成良药。

  母亲不仅可以给人火疚,还略懂些土方子,常把炮制好的半夏磨成粉,和着姜汁调糊。邻家孩子风寒咳嗽,她便舀一勺送去。“这东西性子犟,却最懂治咳嗽。”她搅拌药糊时说,“痰卡喉咙,气堵胸口,就得靠它这股冲劲化开淤结。”我偷尝过一点,舌尖先麻后辣,像有小火苗舔舐,却奇异地带着回甘。

  半夏的故事总绕不开“分寸”。生长的地方是分寸,采收的时节是分寸,炮制的火候更是分寸。老中医说它最能体现“医者易也”,变化无穷——用得好,化顽痰、止呕吐,让淤塞气机流转;用偏了,微毒便会作祟。就像世间许多事,有益与有害,原在一线之间。

  去年清明回乡,坡坎长满杂草。拨开半人高的青蒿,竟在老地方又见几株半夏。叶片还是三裂,在斑驳日光里摇晃。雨水后新抽的芽尖带点透亮的红,像被晨露吻过。忽然想起母亲去世前的春天,她已无力挖药,却指着窗外说:“半夏不用人管,自己知道何时冒头,何时藏起来。”

  草木的智慧从不在张扬处。不像牡丹占尽春光,不像菊花傲对秋霜,半夏只守着半阴半阳的角落,应着时令生长,带着恰到好处的药性。它懂收敛,把力量藏在块茎;懂克制,用微毒提醒世人不可轻慢;更懂奉献,经了炮制的苦,终成济世的药。

回城时带了些新挖的半夏,按母亲教的法子,生姜水浸七日,砂锅炒至微黄。药香漫出时,恍惚又见蹲在坡坎边的老人,竹片拨腐叶的动作轻得像抚摸时光。有些记忆就像半夏的药性,经岁月炮制,非但没消散,反倒愈发醇厚。

  案头的半夏块茎静静躺着,像枚凝固的节气。它在半阴半阳里生长,在恰当时节被采收,经水火淬炼,终要去往该去的地方。世间万物的修行大抵如此——于分寸间生长,于克制中成就,带着不张扬的韧性,活成一剂良药。仲夏成熟的“半夏”,就像我们人生那些未完成时态的美好,疗愈他人,也安顿自己。(欢迎中医药企业加盟合作,联手出版《散文里的中草药》,联系电话:13882779006)

  作者介绍:初旭,原名王先军,四川泸州人。系民建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品牌促进会智库专家和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主要著作有白酒专著《中国酱酒文明史》、辞赋专著《泸州百业赋》、城市品牌专著《最泸州》、散文集《山地风流》、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红色故事丛书之《飞夺泸定桥》即将出版发行,系十三集大型纪录片《航拍赤水河》总撰稿和导演。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