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不仅是一条音乐的河流,美术的河流,同时也是一条诗意盎然的河流。众多的作家从赤水河谷出发,一路披荆斩棘,步入辉煌的文学殿堂。
乌蒙山腹地的昭通镇雄,是赤水河的发源地。山寒水瘦,生态脆弱的云贵高原上,活跃着一支庞大的文学创作群体——昭通作家群。这个独特群体的存在,被称作“昭通文学现象”。这种对文学的坚守与热爱,这种永不放弃、永不服输、桀骜不驯的精神气质,值得我们去探究。
乌蒙山是一座平凡的山,和天下所有的山一样,以泥土、石头、水分、野草和树木构筑了山的平凡之躯。乌蒙山又是一座不平凡的山,她有自己的脾气,有自己的品格,雄奇、大气、磅礴、厚重、坚韧,个性十足。正是这连绵不绝的乌蒙群山,贫瘠却不弃子民,卑微却从不低头,高大却从不高傲,厚重却从不沉闷。乌蒙山自有她独特的舞步、山歌和笑容,自有其特立独行和率性而为的气质,正是这充满灵性和神性的乌蒙群山,世世代代哺育着她的人民,培育了在国内文坛有广泛影响的“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
这个创作群体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在昭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报刊,树立走向全国的文学理想至今,一直保持着兴旺、活跃与执着的创作态势。作者老中青三代呈梯次结构分布,作者分布在社会各行各业,相互扶持,相互弥补,共同进步,形成了良好的文学生态。创作群体的一大批文学作品发表于国内重要的文学期刊,产生广泛影响。
当地作者先后斩获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鲁迅文学奖提名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十月文学奖、金盾文学奖、人民文学新人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及部分文学期刊奖等。这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与文化积淀相对丰厚和文学创作异常活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业界把这一独特而有趣的文学生态称之为“昭通文学现象”,把这个三十多年来一直扎根昭通大地坚守文学创作的群体,称为“昭通作家群”,并被写进中国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成为被官方和民间广泛认同的全国四个文学创作群体中唯一一个以地级市命名的作家群。
这个群体中,出生于云南镇雄的青年诗人尹马,一直在关注身边的母亲河——赤水河。尹马 1977 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 36 届高级研讨班学员。在《诗刊》《青年文学》《诗选刊》《诗歌月刊》《大家》等发表作品,出版诗集《尹马诗选》,小说集《蓝波旺》,散文集《在镇雄》等。
他用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题材歌颂赤水河。在他的地方写实图文集《在镇雄》一书中,就有《一个人的长河落日》《白水,赤水》《后芒部书》《赤水源记》《鸡鸣三省》《细沙河》《雨河的河》等。在他的诗集《尹马诗选》中,更有多首描写赤水河的诗作,可以说,诗人作家的笔下,随处可以找到赤水河的影子。
昭通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充满了大爱、充满了正能量,许多动人的故事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形成了特有的昭通作家群及昭通文学现象,昭通文学创作对昭通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前进的动力。报告文学《大爱无疆润乌蒙》,以饱含的深情、充满大爱的良知、诗意的笔触和诗人特有的情怀,描写了乌蒙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决战贫困的伟大战役。纪实文学集《追光的河流》用文学的手段,折射出赤水河的波光,一条赤水河,把镇雄、彝良、威信交融在一起;一部书,解读革命老区的历史、经济、文化和生态。昭通地区这些紧扣时代主旋律的作品,无疑是赤水河流域文学创作的新希望。
在中国酒都仁怀,有两个作家值得关注,一个是从事长征文化研究的黄先荣,另一个则是从事酱酒研究的周山荣,他们的出现,可以称作仁怀的“二荣现象”。
黄先荣,1947 年出生于贵州仁怀。曾任共青团遵义地委副书记、中共遵义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遵义地区文联主席、遵义行署秘书长、遵义市旅游局局长、贵州省写作学会副会长。他老家在贵州茅台镇。
儿时的他喜欢爬到楼上打开窗户,远远地看着茅台渡口,托着下巴想象红军当年是怎样渡过赤水河。长大后,黄先荣在多地工作,茶余饭后,老百姓总会讲起红军长征时的故事。红色情怀,在他的心中逐渐美丽的赤水河发芽。
黄先荣,遵义发展红色旅游的第一批“拓荒者”之一,为了推广家乡的赤水河,他创作的散文集《故乡的记忆》中,有多篇关于赤水河的散文随笔,像《茅台风味》等,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同时他还一字一句写下第一本导游解说词《赤水河之旅》,重点介绍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渊源……他始终相信:“我们不能为保护而保护,文物摆在陈列室是死的,发展旅游让更多人来看,红色文化才有生命力。”
长征是世界文明的史诗,用长征精神来讲长征,是黄先荣晚年的愿景。他以传播长征文化见长,善讲红色故事,多次被不同媒体采访,被称为传播长征精神第一人。
中国酱酒核心产区茅台镇“酒二代”周山荣,贵州仁怀人,人称“周要火”。系国家一级品酒师 、贵州省白酒特邀评委 。曾任贵州省仁怀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室主任、仁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先后兼任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贵州省酒文化研究会、遵义市酒业协会、仁怀市酒业协会副秘书长等职。周山荣持续研究贵州茅台酒、酱香型白酒 20 年,长期致力于“让全世界爱上中国酱酒”。爱好徒步旅游,国家导游员,曾用两年时间步行穿越赤水河流域。代表作品有《茅台酒文化笔记》《人文茅台》等酒类专著。参编或责编有《赤水河古镇》等。
在酱酒分子的熏陶下,生于斯长于斯的周山荣,对神秘的赤水河,对酱酒文化、酱酒企业情有独钟。多年前,他凭借对酒文化浓厚的兴趣,开启了一个人的文化长征。“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人生风雨,铸就了周山荣如烈酒般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如今,周山荣凭借自己对仁怀酱香酒历史和品牌的独特思考以及“胸中有热血,笔下有风雷”的独特风格,行走在酱酒文化的路上。
在仁怀对面的郎乡古蔺,有三个人值得一提,一个是写小说的邵忠奇,第二个是写散文的陈大刚,第三个则是写诗歌的李明政。
邵忠奇,古蔺酱酒源地茅溪镇人,公务员。以小说创作为主。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灯魂》《大白果》《自留地风云》《满叔他的矿山》等。邵忠奇生活在赤水河畔。他的老家在四川古蔺县茅溪镇酱酒园区腹地,与贵州茅台镇只有一条赤水河之隔。那一片土地与贵州的茅台镇算得上一衣带水,同属千乌蒙山系地域,正好与云贵高原接壤。他从小就生长在那里,感受着赤水河粗犷与豪放,成长为一位粗犷豪爽的乌蒙山汉子。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文学创作也与这个道理一样。无论怎么样,这些耐人寻味,跌宕起伏,情节曲折的小说,可以用一个时髦的词来形容,那就是“接地气”。何谓接地气?简单地讲,小说的接地气就是最接近于时代和生活本身的叙述,也是最接近于地域特点以及人物性格的真实。邵忠奇的《大白果》《灯魂》正是这样接地气的小说,是赤水河这一特殊的地域孕育了这种“原生态”的故事。
他通过小说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系列鲜为人知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和人生经历,揭示了乌蒙山区域各类人物不同寻常的生活空间。单从那些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景来看,他并不拘泥于小说人物的个人生活本身,而是拓展了地域空间,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一段段发生在赤水河沿岸真实历史的存在。
写散文的陈大刚也是古蔺县人,是作者佩服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系四川作家协会会员和泸州公安文联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泸州市警察协会名誉副主席。二十多年来,陈大刚笔耕不辍,有近两百万字文学作品或发表或结集出版。曾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四川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先后出版《站立天地间》《对自己好点》两本书,并面向全国公开出版发行散文集《笔走大中国》《笔走五大洲——一个中国人的世界观》。
多年前,陈大刚胸装一个人的“国家地理”,从家乡古蔺出发,走到祖国首都北京,继而走向全国。从以珠穆朗玛群峰为标志的地球第三极,到中国唯一濒临太平洋的台湾东海岸,从海水碧蓝的热带三亚,到冰封雪飘的北国草原,从莺飞草长的柔曼江南,到飞沙走石的雄浑戈壁,从若尔盖草原旁的黄河第一弯,到中原黄土地上的平遥古城,从几乎随中国历史而起的古都长安,到 21 世纪的现代化大都市香港,从丝绸之路西出阳关,到桂林山水独自徘徊……然后,以其浪漫而充沛的激情,选择其独特而美丽之处,纳入自己的文学王国《笔走大中国》。目睹如此规模布局的文学性“国家地理”,让人震撼。
此后陈大刚又以坚强的毅力,走向世界。他将世界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一一发于笔端,推出四川人走世界“导航”的旅游散文著作 《笔走五大洲——一个中国人的世界观》。著名文学评论家、电视剧《雍正王朝》编剧罗强烈高度评价,作者“从地理的角度,切入人类著名景点,倾注了一生才华与满腔心血,唱响了一曲独具个性基调的华丽而浪漫的人类赞歌,充满了磅礴喷发的激情、纵横捭阖的视野、一唱三叹的笔调和绚丽多姿的文字。”陈大刚用手中的笔,完成了他说走就走的旅程。
李明政,1961 年出生于四川古蔺镇龙山。做过教师、政府公务员,1995 年到郎酒集团工作到退休,著有多部诗文集,与郎酒相伴二十多年。
李明政对于诗歌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他认为:诗人的写作要更多地和时代,和大事件联系在一起。而不应该仅仅是一些个人情绪的垃圾。诗歌要有正能量,要有情感,诗歌要有诗意。在他看来,诗歌就是人性、物性、神性三者在诗人心底的一次邂逅。邂逅中发生的故事就是诗歌。故事有长有短,可能精彩,可能平庸,这是作者的水平问题。作为普通的诗歌爱好者、作者,不要在乎其他人怎么谈论诗歌,就以自己的爱好来喜欢诗歌。生活里有诗就好。从李明政的郎酒生涯,可以看到诗人与郎酒的诗酒人生。
赤水河畔还有一位重量级的文学家、散文家、剧作家叫罗强烈,他1958 年 5 月出生于四川古蔺,却在贵州成长。他既属于四川,也属于贵州,从小到大,在赤水河上来回荡着秋千,对这片河流与土地,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
罗强烈,小学一至五年级就读于赤水河边的古蔺二郎小学,六年级转到大村小学毕业,二郎滩兴本中学初中毕业,1978 年贵州省仁怀一中高中毕业,1982 年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外事局工作。1984 年调到《中国青年报》,先后任编辑和记者,曾任《中国青年报·文化地理》主编。
1987 年出版文学评论集《星期日评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 年出版文学史论专著《原型的意义群——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主题》(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 年出版美术史论专著《贵州现象启示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年出版文学评论选集《罗强烈文学评论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年出版散文集《寻找格林先生》(四川文艺出版社)、1993 年出版散文集《逃向绘画--罗强烈散文代表作》(成都出版社)、1994 年出版长卷散文《故乡之旅》(四川文艺出版社)、1997 年出版散文集《民间主题》(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年长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在央视播出,罗强烈是编剧之一。
罗强烈作为一个散文家,对历史文化有深刻的思考,对自己脚下的土地深层挖掘,乌蒙山的宝藏是无限的,他的散文作品也闪烁着民族和地域之光。他的文采、功力、哲思、底气和压抑不住的生命活力都与乌蒙山紧紧连缀,显现出浓厚的时代语境。他心“沉”民间,具有纯正的文化和审美根基。
他的作品《酒与山寨》《公路与盐》《空手场》《故乡的罐儿茶》《故乡的葬礼》《山中的路》《妈妈与孩子》以及《祖母的两棵树》等,氤氲诗意的芬芳,弥漫情感的温馨,表达了一种兼爱意志,既表达出他的乡土情怀,又不乏某种追溯,深沉深邃,张力十足,谈锋犀利,见解新颖。罗强烈,赤水河的儿女,长期驻异乡,却一直努力寻找着故乡的精神归属。
从赤水河畔的二郎滩往下游行走,还有两位行走在文学边缘的作家。一个是贵州习水的谭智勇,另一位则是四川合江的龙启权,他们作为赤水河的儿女,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爱着身边的母亲河。
谭智勇,笔名知用、矢力,1955 年生于贵州习水,毕业于社科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四渡赤水》《美酒河行》《赤水情丝》《四渡赤水》《西藏行》《千里赤水河行》等文学作品和专著。
谭智勇深爱着身边这条千里赤水河,深爱着这条美酒河上的酒,当年编县志便努力收集挖掘赤水河的酒文化。1993 年 1 月,谭智勇先生被遵义市委任命为仁怀市委副书记,赤水河畔的仁怀人民选举他为仁怀县改市后的第一任政府市长。谭智勇时任仁怀市市长,为了进一步开发赤水河流域,加速提升仁怀对外知名度,他效仿法国波尔多河谷,提出了中国美酒河的概念。1998 年,在谭智勇创意倡导下,在赤水河中游吴公岩地段悬崖绝壁上崖刻“美酒河”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展示了赤水河的沧桑变幻和厚重历史,彰显了赤水河儿女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雄伟气魄,与日月同辉!
“美酒河”三个字经过二十多年风雨冰霜的侵蚀,已疮痍驳旧,红墨斑驳。为了让她再次出彩傲视雄横,2019 年 6 月,仁怀市委黄兴文亲临北京与谭智勇携手同盟,郑议重塑美酒河摩崖石刻雄姿。此次重刻由茅台集团、郎酒集团、习酒、国台酒业、钓鱼台国宾酒业、宋窖酒业六家企业共同出资,宋窖博物馆承担重刻重任,并增加声光电人文景观,于 2020 年初完工,再现经典传奇。赤水河“美酒河”“英雄河”已成为我国酱酒生产地理标志,成为自然生态精品旅游地标景区。如果说赤水河是中国大地的酱酒传奇,那么谭智勇就是赤水河畔的人生传奇。
赤水河一路奔流,在四川合江县汇入滚滚长江,作家龙启权就出生在这里。他长期用龙翔的笔名发表各类文字。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有诗集《爱的呼唤》《梦中的女孩》;散文集《童年的记忆》《美丽的尧坝古镇》等,并获得四川省散文奖、天府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天府书香之家等荣誉称号。龙启权作为从小生活在赤水河边的文化人,对赤水河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用近三年的休息时间,实地考察,并查找赤水河流域各市县的志书,翻阅记录赤水河流域的各类史书,走访近千名赤水河边的老文化人,请教过几十位川、滇、黔靠赤水河边的文史工作者,收集的素材超出三百万字之多。他大胆地设想,三年多时间的实地考察采访,一部长达六十多万字,全面介绍赤水河流域历史文化、河流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的史学性书籍《符节史韵》呈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这是目前文史工作者们对赤水河流域进行的单项研究、区域性研究、地方性研究较全面的书籍,是一部客观公正,如实记录赤水河多元文化的百科全书。
这里还要提及另一位不在赤水河边长大的作家,他就是四川巴中人陈志林。二十世纪 80 年代,他从大巴山赴泸州从军,便爱上泸州,扎根泸州,对泸州的历史文化展开系统研究。从 2012 年到 2014 年,他历时两年,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长篇历史小说《少女奢香传奇》(中国文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说起泸州地区的女政治家奢香夫人,陈志林充满了崇敬之情,同时惋惜这样一位巾帼英雄却鲜为人知,因此,他耗费了多年的时间,阅读了大量历史资料,并深入古叙民间采访,用文学的笔调,讲述了奢香夫人在少女时代的故事,她一生历经坎坷,波澜壮阔。读者从小说鲜为人知的故事情节和惊心动魄的场景,深切感悟到奢香少女时期在思安、思变、思善的现实里,所面临的无助与抗争,作者也从另一面,诠释出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苦与乐的真谛。
对此,陈志林告诉说,作为一个身在泸州的异乡人,要描述本土民间故事,固然有一定的缺失,在创作中,他不仅要系统地调查和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风俗文化,还要对这些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奢香夫人这样一个传奇的女性,他更是有说不尽的崇敬之情,所以尽量以一种人文态度和情怀,看待这段历史和文化的过去,把民族的典型环境和人物的典型性格进行张扬,做到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起伏。他认为,像奢香这样的女政治家,应由大手笔的名家来撰写,作为一位普通的作者来写,实在有些捉襟见肘,力不从心。难免挂一漏十,即使自己再努力,也存在不少遗憾,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参与创作,宣传泸州,打造泸州,塑造出更多更美丽的奢香来。
赤水河不仅是一条淌着美酒的河流,也是一条音乐的河流,美术的河流,更是一条文学艺术的河流,我们这里所提到的作家、诗人、艺术家不仅仅是美酒河边的代表,还有许多我们没有提及的作家、诗人,他们一直默默耕耘于这片土地。如四川作家段文汉、张进军、张合、刘元华、邓林、刘光富、梁明春、高雁、郭毅;贵州作家蹇先艾、郭思思、刘靖林、雷先均、徐源;云南作家蒋仲文、曾令云、龙旅权、邹长铭、甄朝彬、朱冬才、陈孝宁、夏天敏、黄玲、潘灵等等,他们生活在赤水河畔,用初心爱着赤水河,用笔墨歌咏赤水河,用行动建设赤水河,保卫赤水河。他们是赤水河的文化使者,也是赤水河的优秀儿女,他们和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一样,值得我们点赞。正是有他们的辛勤耕耘,赤水河畔的酱酒更醇美,阳光更灿烂,文学之花香漫赤水河,诗漫赤水河。
来源:本文节选自初旭即将出版的《中国酱酒文明史》第六章《诗酒人生》。
名酒还乡 岁月幽香——宋书玉理事长在五粮液“家有老酒”202
2024年12月16日,五粮液“家有老酒”2024年度盛会在...(579 )人阅读时间:2024-12-222024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即将在宜宾启幕
2024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进入倒计时! 2024年12月1...(513 )人阅读时间:2024-12-16郎酒与夜郎古的握手言和 一场文化的交融与创新之旅
作者 初 旭 在我国的白酒行业中,有一对引人注目的...(869 )人阅读时间:2024-12-09“华下龙乡”酒 值得期待值得拥有
举杯品岁月,华夏儿女情。星移斗转,那份对家乡的热爱,对传统的...(632 )人阅读时间: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