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旭
当诗歌的笔尖沾上了硝烟,当文字的锋芒转向了彼此,诗人余秀华与另一位诗人邬霞的骂战,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浇透了整个文学圈。两位女诗人的隔岸交锋,言辞之锋利,情绪之激烈,前所未有,也引得圈内圈外许多市民隔岸观火,其间火上浇油的人也不少。
余秀华出身农村,自幼身患残疾,饱受歧视,在文学道路上艰难跋涉,最后靠写诗逆袭成名。成名后,余秀华仍然无法摆脱残疾给她带来的阴影,在笑容的最深处,依然穿着刺猬的铠甲,随时随地警惕着来自周围的不测,对自身价值也极为敏感。邬霞作为第一批孔雀东南飞的打工女诗人,一边上班,一边业余写作,默默耕耘了二十多年,依旧名不见经传。所经营的公众号也不温不火,承受着来自生活的巨大压力,渴望在文学领域获得认可,更希望通过文字改变自己的人生。
两位女诗人的人生不易,导致他们的神经都比常人更敏感。邬霞此前的一些言论可能刺痛了余秀华,我们不怀疑邬霞有碰瓷之嫌,本就不幸的余秀华见此激烈回击,以捍卫自己的尊严。余秀华的文字向来如刀,直指人心。也从不掩饰自己的愤怒与不满,这一次也不例外。她的批评直白而犀利,仿佛要将对方钉在耻辱柱上。照理说,余秀华已经很著名了,何必为一点不痛不痒的批评而大动干戈呢?也许她也是为了维持热度、保持话题度而主动出击,挑起这场骂战。
邬霞在受到余秀华攻击后,同样毫不退让,字里行间透着冷峻与反击,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可以攻击的目标,可以淋漓尽致地痛骂一场,据了解,邬霞在被骂后文章阅读量、打赏人数和粉丝数大幅上涨,也难免让人质疑她有借势博流量的嫌疑。同时这背后还是否有邬霞对余秀华成就的不平衡心理在作怪呢。这场骂战迅速从文学批评演变成了人身攻击,围观者或震惊,或兴奋,或叹息。有人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余秀华与邬霞这两个女人联手把这台骂战大戏演绎得如此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我等不得不佩服她们的文字和演技。
文学争论本应是思想的碰撞,是观点的交锋。但当争论沦为谩骂,当批评变成攻击,诗歌的殿堂便蒙上了一抹尘埃。两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本可以成为彼此的镜子,映照出各自的光芒与局限。然而,这场骂战却让她们的文字失去了原有的力量,在流量诱惑面前迷失了自我,只剩下情绪的宣泄。或许,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症候。在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争论常常滑向极端,理性让位于情绪。人们更愿意看到激烈的冲突,而非冷静地对话。余秀华与邬霞的骂战,不过是这一现象的缩影。
诗歌本该是心灵的避难所,是超越世俗的精神家园。当诗人也陷入这样的纷争,诗歌还能保持它的纯粹吗?我们希望余秀华和邬霞彼此包容对方,毕竟都不易,并能从这场骂战中吸取教训,回归诗歌创作本身,用优秀的作品为文学贡献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时间终将证明一切,而伟大的作品,永远不会被一时的喧嚣所掩盖。(图片与文字内容无关)
作者介绍:初旭,四川泸州人,系民建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品牌促进会智库专家和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主要著作有白酒专著《中国酱酒文明史》、辞赋专著《泸州百业赋》、城市品牌专著《最泸州》、散文集《山地风流》、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系十三集大型纪录片《航拍赤水河》总撰稿和导演。
余秀华与邬霞骂战 诗坛交锋背后的裂痕与反思
初旭 当诗歌的笔尖沾上了硝烟,当文字的锋芒转向了彼...(767 )人阅读时间:2025-05-13重庆荣昌区以卤鹅为笔 绘就城市发展新画卷
近日,重庆市荣昌区凭借“卤鹅经济现象”成功出圈,成为流量时代...(677 )人阅读时间:2025-04-19“法海”西湖直播引争议 折射公共空间治理新挑战
4月15日,一名装扮成“法海”模样的四十多岁男子,在浙江杭州...(1006 )人阅读时间:2025-04-17古蔺酱酒企业牵手明星演唱会 经济寒潮下的破局与思辨
作者:初旭 4月12日晚,赤水河畔的四川古蔺华灯璀...(580 )人阅读时间:202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