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德网络-川南经济网-chuannane.com

川南经济网老版

川南经济网

当前位置: 川南经济网 > 时评

未成年人霸凌,不能一拘了之

时间:2025-07-27人气:编辑: 初旭

  微信图片_20250727165334_1147.png 

  近日,江西宜春万载县一段未成年人霸凌视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视频中,多名未成年人对一名同学进行殴打,行为嚣张,甚至叫嚣“我没16岁,欢迎报警”。这一事件不仅刺痛了公众的神经,也再次将校园霸凌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万载县公安局通报显示,视频所涉案件发生于6月20日,李某某因琐事与同校学生朱某某发生矛盾,朱某某喊来胥某某等5人在校外对李某某进行殴打,事后经鉴定李某某为轻微伤。当日,警方接到报警后立即调查,依法对朱某某等6名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决定,但因他们均未满16周岁不予执行。案件办理过程中,经调解,违法行为人取得了受害人及家属谅解。然而,网友提供的视频显示,参与殴打的人数远不止通报中的6人,且还有三段新的围殴视频流出,施暴者疑似同一伙人。这让公众对事件的调查处理产生了诸多质疑。

   校园霸凌绝非简单的“孩子间的打闹”,其危害不容小觑。对于受害者而言,身体上的伤痛或许能够痊愈,但心灵的创伤却可能伴随一生,导致自卑、抑郁、恐惧社交等心理问题。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校园霸凌频发,破坏了校园的和谐与安宁,侵蚀着教育的根基,也冲击着社会的公序良俗和法律尊严。若任由这种不良风气蔓延,将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万载这起事件,暴露出当前校园霸凌治理中的诸多痛点。从家庭教育层面来看,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忽视品德教育,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妄为,对他人缺乏基本的尊重和敬畏之心;部分家长则忙于生计,对孩子关心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在学校教育方面,部分学校对霸凌行为重视不足,存在管理漏洞,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机制,有的老师对霸凌行为采取简单的批评教育,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有些学校为了维护声誉,选择隐瞒或大事化小。而在社会层面,不良文化的传播,如暴力影视作品、网络不良信息等,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产生了误导,让他们错误地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要彻底治理校园霸凌,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协同发力。家长应以身作则,加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要将霸凌防治纳入日常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法治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健全霸凌举报和处理机制,对霸凌行为零容忍,一旦发现,严肃处理。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营造关爱未成年人、反对校园霸凌的良好氛围,媒体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曝光典型案例,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净化社会风气。

   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实施严重暴力行为的未成年人,不能仅仅因为年龄原因就免于处罚,而应根据其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合适的矫治措施,如责令家长严加管教、送专门学校进行矫治和教育等。法律的目的不仅在于惩罚,更在于教育和矫治,要让这些未成年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校园霸凌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川南时评)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