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抢人大战”的硝烟,应该看到,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城乡、区域不平衡等问题,而人才作为生产要素,总是循着“往高处走”的规律。落后地区、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无法拿出大城市那些诱人的条件,打不起“人才战”。想要获得人才、获得高素质劳动力,这些地方仍需得到强有力的关注、支援、帮扶。
“人才是第一资源。”不论是城市、乡镇,还是农村,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人才作用的发挥格外重要。可以说,有了人才,就有了创新发展的基础、有了冲破桎梏的条件,有了快富裕奔小康的氛围。无疑,如何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也逐渐成为基层更为迫切的现实需要,不仅要基层自身动脑筋、找路子,也要在政策引导上做文章,给人才更多的柔性选择,以独特的吸引力汇聚人才。
引动情怀,增强投身基层意愿。不少高校学生曾喊出“毕业就到农村去”的口号。的确,基层需要人才,没有人才,建设家园、发展农村、全面致富的积极性就很难得到进一步调动。但同样的,人才也呼唤基层,相比城市而言,基层乡镇、农村更是人才的“历练所”“增值地”,更好地帮助他们开拓眼界、提升能力,也能带来更多的认可和尊重。特别是新时代的青年人,思想更活跃、抱负更宏大,更能讲奉献,也更是不怕苦,有能力和担当与基层“一拍而合”。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统一思想,引导人才形成“想去基层大有可为,愿留基层大有作为”的高尚情怀和价值导向。
强化保障,消除人才后顾之忧。待遇保障是人才发展的刚需。如果说卓越情怀可以吸引人才奔赴基层、投身基层,那么待遇保障则成为人才能否留得住的基础。“人才人才,首先是人,方能成才”,人都会面临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基层引才,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解决好人才的待遇保障问题。不仅基层企业要想主意、提待遇,基层政府也要拿出政策支持,甚至上级单位也要做好相关的辅助配套措施,以行之有效的硬举措汇聚多方合力,让基层岗位的保障水平能够同城市岗位“一较高下”,甚至在一些城市不具备的基层环境上做文章,让基层形成别具一格的吸引力。
优化服务,营造干事创业环境。人才,只有发挥作用,才能称之为人才,绝不能当做“花瓶”和“摆设”,特别是从事基层建设、农业发展等与基层息息相关、匹配对口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要引导他们主动作为、发挥热量。这就对基层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营造优越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鼓励创新,为外来高层次人才从事基层特定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搭建既能形成压力,又能容错纠错的良好平台,让创新成为基层“名片”;也要加强对接,帮助本地既有人才聚合更好的创新创业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全面激发人才“用得好”的内生动力。 (河北省怀安县委组织部 高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