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产值仅次于遵义和宜宾的泸州产区,能实现反超吗?
文 | 云酒团队(ID:YJTT2016)
泸酒“十三五”顺利收官,跨过“千亿”门槛。
近日,泸酒“十四五”目标出炉,以深耕“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为己任,以郎酒二郎酱酒基地系列技改及配套工程项目等“6个100亿”项目为抓手,实现“六个打造”。
根据规划,计划到2025年,泸州市白酒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酒业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元;到2035年,泸州白酒行业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利润实现500亿元。
目前,泸州已委托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院,编制泸州酒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从产区、品质、品牌、生态、开放等多维度科学研判,明确未来五年泸州酒业发展方向。
无论是2020年出台的一号文件《泸州市推进白酒产业突破发展若干政策》,还是2021年开年发布的泸酒“十四五”规划,都反映出泸州对白酒产业的支持力度之大、信心之强。
有遵义、宜宾在前,泸州会“反超”吗?
世界级泸州
白酒是泸州的支柱产业之一,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更是泸酒竞争力之核。
2020年是泸州市委确定的“开放合作、产业突破”之年。作为组建和延伸产业链的空间载体,园区和园区集群是泸州市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泸州坚持大抓园区、建园区大集群、完善产业布局,聚焦“原酒酿造”“酒类包装”等产业链建设。
此外,自2020年起,泸州市就谋划和推进泸州老窖酿酒工程技改项目、郎酒二郎酱酒基地系列技改及配套工程项目等6个100亿级项目建设。
在泸州“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以“6个100亿”项目为抓手,实现“六个打造”:打造世界一流的白酒产区、打造世界一流的白酒产业园区、打造世界级白酒企业集群、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原产地、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品牌集聚区、打造世界级白酒绿色发展示范区,抢占未来白酒产业发展制高点。
显而易见,“六个打造”聚焦“优质”“产区”“集群”等关键词,这也为泸州产区接下来的发展确定了方向。
不仅如此,2月23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措施》),也提出了推动川酒产业集聚发展、巩固扩大优质产能等十二项重量级举措。
这意味着,除了在泸酒内部,新发布的“川酒十二条”也为泸州白酒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比如在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上,《措施》支持泸州加快建成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对应的政策向泸州等白酒产业集群区域进行倾斜。
在川酒“十四五”规划蓝图中首提的“浓酱双优”,在《措施》中,也被放到重要位置。即在产能上,不仅要巩固浓香型白酒优势地位,也要做大酱香型白酒产能。
众所周知,以二郎镇、太平镇为主的泸州,是四川酱酒发展的核心产区。换言之,泸州拥有川酱崛起的最强“砝码”,是四川推行“浓酱双优”的产业基础。
与产业聚集相呼应,《措施》还支持名优白酒企业和优质资本兼并重组中小白酒企业,进一步提升产能集中度,做大做强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对优势企业的支持会精确到具体的企业上,包括泸州老窖、郎酒“六朵金花”,以及“玉蝉”等白酒“十朵小金花”被点名,这三者均为泸州本土品牌。
特殊的泸州
产区产值常年位居第三的泸州,蓄力多年,发展优势不容小觑。
一是规模优势加快向价值优势转换。统计显示,近五年来,泸州白酒产量基本维持在200万千升左右。若从泸州产区白酒产量在全国的占比来看,其占比还在逐年抬升,到2019年已超过1/4。换言之,泸酒在全国,四瓶有其一。
庞大的白酒产量规模只是泸州产区的优势之一。近年来,泸州生产规模的既有优势正逐渐向价值优势转变。
2021年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新关键词:“数字白酒”,即对白酒生产、管理和销售等环节进行数字化智能改造,这是泸酒注重品质提升的缩影。
近年来,泸州加快建立和完善质量溯源体系,加强白酒系列标准研究等工作,让泸酒在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向价值性转变。
图源:泸州发布
二是“纯粮固态”的产区定位也折射出泸州产业化水平领先的现状。
以产区打造为例,2020年11月,“倡导纯粮固态酿造助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泸州举行,泸州市酒类行业协会负责人与参会重点酒类企业代表签署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这份倡导纯粮固态的质量承诺,被视为泸州产区向外彰显品质的标志。
在我国的“十四五”规划中,曾多次提及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泸州市加强一园多区,全域发展、完善产业布局的措施,也顺应了政策对于优化产业链的要求。
事实上,早在2006年,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现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就应运而生。目前,这里已构建起包括酒类酿造,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以及相关联的物流、展会、研发等全产业链,是国内产业链最完整的白酒产业集聚区之一。而在最新的规划中,泸州提出的新目标,是打造“全球最全白酒产业链条”。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未来,以品质消费、理性消费为主导,泸州市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有望进一步凸显泸州产区的优势,提升泸酒市占率。
三是泸州老窖、郎酒及川酒集团等头部酒企的引领。
从2014年至2020年,泸州老窖营收由53.53亿上升至200亿元以上;而郎酒也发展迅猛,随着吴家沟生态酿酒区投用,跨越百亿后的郎酒正迎来更大的增长空间;川酒集团全年营收创下258亿元新高,27.8%的增速为“十三五”画上了圆满句号。
图源:泸州发布
从产品端来看,泸州老窖业绩发展稳定,高光等新品也正在探索公司增长的“第三曲线”;郎酒则在酱酒热的大潮中稳扎稳打,其“三品战略”和产能建设备受行业关注;川酒集团则瞄准500亿新目标,旗下多家名优酒企合体发力,未来势能值得关注。
四是“腰部力量”“腿部力量”不断完善。川酒“十朵小金花”之一的玉蝉酒业,2020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0%。泸州市还将继续做优仙潭、华明、鑫霸、国粹、沈酒等中小型白酒品牌,形成多层次的品牌体系。以目前市场正向核心产区、优势产品集中的趋势预判,泸州产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五是作为浓香、酱香型白酒最佳原产地唯一的叠合区,泸州是四川践行“浓酱双优”典型样本。
在体量规模上,以泸州为代表的川派酱香产区,是最有可能追赶茅台镇的黑马,郎酒二郎酱香基地、茅溪酱酒项目等优势产能和配套服务项目,有望削弱赤水河流域产能紧缩引发的消极效应,发展潜力巨大。
泸州能反超吗?
白酒行业“十四五”在激烈的产区竞争中拉开帷幕,产能与市场向优势产区、名酒企业集中的趋势步入常态化。与遵义、宜宾产区相比,优势日益凸显的泸州,能否加速追赶甚至“弯道超车”?
具体而言,厘清产区竞争的关键,可从产区价值、产业化水平与企业发展水平三个维度切入。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卓鹏战略咨询董事长田卓鹏曾表示,除了营收外,酒类产区的价值还应包括地理、文化、历史、技术、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
图源:泸州发布
目前,泸州是全国唯一获得白酒地理标识产品保护的地区,也是被联合国粮农与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名优纯正蒸馏酒的生态区”,知名的品牌接近200个,初步形成以泸州老窖、郎酒、川酒集团为引领,仙潭、玉蝉、三溪等企业为支撑,梯次成长、协调发展白酒产业新格局。
在品类基础上,泸州突出纯粮固态酿造定位,将“纯粮固态”与“泸州造”进行强关联,大大提升泸州产区的酿造技术认知,其产区价值可见一斑。而从前文分析可知,泸州的产业化水平也遥遥领先。
从内部看,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已有15年历史,产量规模大,一园多区,全域发展。不仅如此,当地产业链条完整,并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展。2020年10月,泸州市被授予“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泸州”称号,这是全国首个“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称号。
从外部看,2020年7月,泸州市酒业协会与成都、重庆、宜宾、遵义、深圳5大酒业协会结盟为“友好协会”,并共同签署建立“六方酒业协会泸州共识”,共同打造酒业集中发展区,构建以白酒生产为核心、上下游产品配套的产业集群,以促进白酒产销地区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与规划的超前意识,为泸酒升维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企业发展分析,尽管相较贵州茅台、五粮液尚有差距,但泸州产区的头部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且泸州产区在强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年营收超过600亿的腰部、腿部体量企业后发潜力巨大,随着一系列政府扶持政策落地,泸州产区的综合竞争水平有望大大提升。
数据上的分析或许更有参考性。
有消息称,泸州目标在2025年,白酒制造产业年产值达到1500亿元,白酒包材产业链年产值达到300亿元,数字白酒产业链年产值达到200亿,据此估算,到2025年,泸州市白酒产业产值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
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显示,到2025年,贵州省白酒产业产值将达到2500亿元。其中遵义力争2025年白酒产量达到60万千升,白酒产值超过2000亿元。
显而易见,从规划上,到2025年,泸州产区的白酒产值可比肩遵义产区。而与主营业务收入连续四年站稳千亿台阶的宜宾相比,泸州产区是否有机会比肩?
而从规划上看,到“十四五”末,宜宾力争白酒营业收入、利润分别突破2000亿元、600亿元。根据规划营收目标,计算泸州产区和宜宾增速可知,前者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为8.27%,后者为6.94%。且综合泸州产区的优势,从长远来看,泸州产区仍有极大可能比肩宜宾产区。
无论是从产区价值、产业化水平与企业发展水平的定性维度,还是根据规划指标量化计算,泸州产区的增长势头不容忽视。泸州白酒产区所打造的园区规划和生产链设计,为未来白酒格局生变,已然埋下伏笔。
发力“浓酱双优”,你怎么看泸州产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